

2014年家電行業有個通俗說法,就是“一生一世”。也就是說,如果你因一時的迷失,沒有把握住機會,那么你可能一世都無法跟上隊伍了。
家電上市公司一季度報顯示,美的營業收入達383.51億元,同比增長21.50%;格力營業收入達到246.67億元,同比增長11.62%;而海爾營業收入達到223.93億元,同比增長8.97%。三個巨頭中,成績最佳的為美的,格力次之,然后才是海爾。美的集團整體上市后的季報首秀著實不俗,高增長的背后發生著怎樣的故事?
“大塊頭”的大智慧
在業內人士看來,變成巨大產業航母的美的,橫向進行產品整合,縱向打通產業鏈。“讓上下游有效結合起來,然后再進行內部協調,這是它最大的戰略。”產經評論人士洪仕斌指出。
M-Smart智慧家居戰略無疑是美的產品橫向整合的一個體現。據奧維咨詢統計,預計到2020年,智能家電的生態產值將從2010年50億飆升至10000億。在家電行業智能化趨勢下,不是第一個吃智能螃蟹的美的為實現趕超,做了兩件事。
首先,轉變自身定位,從單一的產品制造商向提供系統集成的服務解決方案和系統的產品供應商變身。美的智慧家居戰略,本質上就是“1+1+1”戰略,即“一個智慧管家系統+一個M-Smart互動社區+一個M-BOX管理中心”,以智能、健康、節能為核心,通過傳感、大數據、智能控制的技術手段,實現空氣智慧管家、營養智慧管家、水健康智慧管家、能源安防智慧管家的四大板塊的融合,以提供整體智慧家居的解決方案。除此以外,美的還計劃用3年的時間打造百萬級的M-Smart社區,推進智能新品的加速上市,將陸續推出25個品類智能家電產品。這意味著,美的實施智能家居戰略的醉翁之意,并不在某類產品的結構升級、技術創新,而在于對全品類家電產品的整合,實現互聯、互通、互懂。
其次,盯住自身優勢,發展全產品線。在“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全球經營”三大戰略的指引下,美的集團已經發展成為品類最全的家電上市企業,涵蓋了大家電業務,小家電、電機、物流等多個模塊。美的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發展大而全的產品線,為自己贏得品牌優勢,也為智能家居戰略埋下了伏筆。2013年中國最有價值的品牌榜單上,美的穩居第五,品牌價值超過了653億元。除此之外,美的在智能產品的開發方面,也已先行一步,目前推出了包括云智能空調、香甜好米飯、IH智能煲、磨盤系統豆漿機、高溫蒸汽洗油煙機、活水熱水器等一系列新品。
發力互聯網深耕產業鏈
加速產品橫向整合的美的,在產業鏈下游的推進也引人關注。
近來,美的對互聯網的關注和投入,較之同行表現高調、積極許多。公司先是牽手互聯網大佬阿里巴巴,全面建設美的天貓官方旗艦店與官方商城,以期完成2014年電商100億銷售目標;其次整合物流服務,加快電商物流布局,計劃在2014年完成北京、上海、廣東、湖北、浙江、四川6大電商倉儲基地;再者是在2014年3月中旬注冊成立全面負責美的集團電商銷售規劃運營的電商公司。不僅如此,美的還推出針對于80后、90后,定位于簡單、輕松、快樂的網銷新品牌易酷客。這一系列的動作背后,是否意味著美的作為傳統的家電企業,開始擁抱互聯網,深化營銷渠道,并將其作為產業鏈重組的重要一環?
答案是肯定的。阿里巴巴有什么?而美的又有什么?前者有渠道,沒有產品,而后者有產品,卻缺少新興渠道的拓展。二者結合起來,則可實現共贏。
目前,美的集團已經擁有了全球第一規模的與空調配套的空調壓縮機、行業領先的電機、電控等家電核心部件及物流服務支持,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包括關鍵部件與整機研究、制造和銷售為一體的國內最完整的白色家電產業鏈。這時加入互聯網要素,積極拓展電商渠道,顯然有益于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
“互聯網最大的價值在哪里?就是它的扁平化,它可以壓縮出一個渠道,進而壓縮出一個價值鏈的載體。”洪仕斌指出,原來的家電企業價值鏈很長,從分公司、到代理商、再到經銷商、再到賣場,利潤攤薄,而現在加入電商,縮短價值鏈,由五層變為三層,或者變為兩層都有可能。
有效的組織機制保障
如今,成群結隊的企業想搭上智能的快車,喊出了打造智慧家居、智能產品的口號,可是如何讓戰略有效實施,切實落地?這是需要組織機制保障,需要技術研發輔助的。也就是說,機制與技術才是博弈市場的基本點;若無此,那么口號可能變成空話,效果也只能是曇花一現。
“現在的家電企業,往往存在兩種狀況:有戰略,無組織;有產品,無技術。相比之下,組織與技術是美的最大的優勢。” 洪仕斌表示。
在這方面,美的優勢之一是堅持“小集團、大事業部”運營模式。這樣才能有效構建敏捷型組織、減少組織層級,使產品更能適應行業的發展態勢。“為了產品可以搞個事業部,事業部里面各種類型的人員都會配備,像戰略、技術、營銷等,這才是組織保障。”洪仕斌說。
換一個視角看,美的集團的組織進行網絡化管理、事業部制運營,正符合互聯網時代的競爭需求,這也是其推進互聯網戰略的有效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