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城汽車的戰略是聚焦做SUV專業公司,提升產品競爭力,獲得國內市場SUV的絕對排名第一。在公司內部有個目標,就是每個新產品都要達到毛利30%、凈利15%的目標。而用公司董事長魏建軍的話來說,奧迪一臺賺7—8萬,帕薩特一臺賺3—4萬。國內車企不進入中高端,“將來會很危險”。
在這一戰略導向下,H8是哈弗品牌獨立后的首款產品,代表長城產品技術的最高水平,也是國內自主品牌產品向高端化的嘗試之一。有機構測算,H8一年將給長城汽車帶來百億銷售額。然而,H8的上市卻遇到三次延期的罕見情況,影響之大有些讓人始料不及。
三次延期上市
哈弗H8去年4月20日首先亮相上海車展,11月21日的廣州車展上正式上市。從2013年上海車展以后,機構開始力挺哈弗H8。有網站統計,車展后至今年1月13日這段時間,各大機構共發相關研報55份,其中以平安證券、長城證券最多,各發了10份。在機構們的搖旗助威下,長城汽車的股價一路攀高,由37.5元飆升至51.41元,于去年10月8日創下歷史最高價 52.85元。
但是今年1月13日,長城宣布哈弗H8將推遲三個月上市,原因是在媒體試駕中發現發動機調校偏保守,運動模式不明顯;車輛啟動時未系安全帶提示報警過早;方向盤操控偏輕;制動操作行程較長;車門限位器檔位感不清晰;部分功能操作繁瑣;發動機噪音、路噪、風噪控制有待提升等問題。針對這次推遲,業界給予的多是正面評價,對哈弗精心做好高端品牌和產品的用心給予褒獎。但是第二天,長城汽車A、H股股價雙雙下跌,H股重挫12%。
不過,隨著長城汽車承諾“三個月整改期”,各機構又開始力挺H8。根據同花順不完全統計,從3月7日至4月14日,針對長城汽車有20家機構發了27篇研報,其中有14篇直接看好哈弗H8,其中以平安證券發研報數量最多,將哈弗H8提升到戰略高度,認為會使長城汽車進入上升通道。長城汽車的股價也從3月6日28.6元一路攀升,至4月14日的36.94元,上漲近30%。
4月11日長城汽車再次發布公告稱,“公司已對哈弗H8進行優化、改進和提升,哈弗H8計劃4月20日在北京車展上市。”
但是這一天長城汽車在邀請機構試駕時,出了事故。4月14日,長城汽車發表聲明稱,11日下午一輛H8在進入彎道時,未能及時減速,車輛沖上左側路牙石,沖過綠化帶,先后3 次撞擊路牙石,致使3個輪胎損壞,最后撞上試車道護欄。安全氣囊彈出,駕乘人員中除1人頸部輕微扭傷外,其他人員未受傷。所幸這次事故沒有遭到媒體轟炸。
5月8日晚,長城汽車發布公告,再次延遲H8交付時間。“哈弗H8反復延遲交付,挫傷了客戶的感情,對此我們非常內疚,再次向關注H8的客戶深表歉意。給你們帶來不便之處敬請諒解。”
受此消息影響,5月9日長城汽車A、H股股價大跌。其中,A股開盤即跌停;而H股一度下跌20%,最終收盤價格為27.25港元,下跌16.9%,當天市值蒸發168億元。
更為令人擔憂的是5月8日晚,長城汽車董秘和機構視頻會議時表示年內H8或將不再上市。
產品延遲上市時有發生,如2007年奇瑞A3和A6兩款車型宣布推遲至第二年上市,江淮首款轎車賓悅、力帆首款B級車620都延期上市,2010年標致RCZ和3008上市也曾延期。但是,長城汽車H8的三次延期比較罕見,影響如此之大也是不多見的。
戰略教訓深刻
作為不是用來做品牌、而是用來賺錢的一款戰略車型,各方都對H8寄予厚望。除個人消費者外,H8、H9同時瞄準政府公務、軍隊用車。長城汽車原來希望H8的月銷量能在2萬輛以上,其產值就會有400—500億元,產生幾十億元的利潤。
2013年長城汽車總銷量為754242輛,同比增長21%。其中,SUV總銷量達41.74萬輛,同比大增48.47%。這一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67.84億元,同比增長31.57%;實現凈利潤 82.32億元,同比增長43.87%。但是由于H8推遲上市事件的發酵,長城的業績也受影響。2014年1—4月,長城汽車累計銷量為247034輛,同比下降1%。其中4月銷量為59273輛,比去年同期下降11.24%。
總的來看,H8產品的開發還是比較成功的,說明長城汽車研發實力有了新的提高。H6前懸掛是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后懸掛是雙橫臂式獨立懸架,H8底盤是參照ML級和JEEP大切諾基來做的,哈弗H8前懸掛采用雙叉臂結構,H8后懸掛是多連桿,采用了自適應平衡系統,可以根據載荷情況,調整后避震器阻尼,防止“塌尾”的發生。H8這方面技術確實是比較先進的。
那為什么要延遲上市?有人說是技術問題,有人說是知識產權糾紛。還有人認為,H8上市觸到外國廠商的利益,模仿引起徳系不滿,價格引起日韓車商的不滿,外國車廠給供應商施壓,國外供應商聯合停止給長城供貨,鬧得長城措手不及,這些是無法對媒體和用戶說的。
長城汽車5月8日在股東大會上解釋說,H8現在碰到的不是質量問題,而是技術問題——傳動性的匹配;設計匹配沒問題,但調教有問題。很多車都有雜音,包括很多20萬以上的車,但H8的雜音比別人大,不改好堅決不能上市。公司請來很多專家,也出了很多方案,但最后解決還要靠自己摸索,相信問題一定能解決,但時間點還難以確定。H9不存在這個問題。
底盤調校屬于高技術工作,有資料說調校設備之一的KC試驗臺就需要200萬美元,國內目前做不了,都要拿到外國去做,所以時間上難以保證。
做汽車就必須往高端走,外國企業不會留下一個低端的空間專門給你,不往高端走,很快就會死。大眾正在研究進入6萬元左右的市場,獲利是人的本性,也是企業的本性,人性都是貪婪的,越低端越沒空間。所以H8的開發方向是正確的,開發業務的外委是國內汽車企業通常的做法。對H8的繼續改進應該支持。這一步走不下去,自主品牌就不可能擺脫市場占有率下滑的被動局面。
用公司內部人的話來說,對H8的關注,是外界對本土品牌車型能否突破天花板的關注。誠然,長城堅決推遲H8上市是對消費者負責的表現,應該予以肯定。但這一事件的教訓也是深刻的,企業研發產品一定要認真做好試驗測試,將問題都發現并解決在試驗階段,不要帶問題上市。
長城汽車前不久又發布了哈弗H9車型,比H8上了一個臺階。風雨過后,但愿見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