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機器革命:數字化技術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經濟與社會》
作者:【美】埃里克?布萊恩約弗森 安德魯?麥卡菲
中信出版社 2014年9月
當荷蘭國際象棋大師揚?海恩?多納爾被問到與一臺計算機(像IBM的“深藍”)對弈前如何準備時,他回答道,“我會帶一把錘子。”幻想著要把軟件和自動化領域最新技術進步擊碎的人,并不僅僅只是多納爾一個。想一想自動駕駛汽車、機器人工廠和人工智能預訂員,它們不僅僅在以飛快的速度替代藍領工人的工作,現在也在替代白領階層的工作,甚至連大師級的人物也不放過!
在過去的10年時間里,發生了一些很大很大的事情。每一種工作、每一座工廠、每一所學校,都能感受到這種劇變。我自己的總結是,這個世界已經從連接轉變到超級連接,結果是,一般化已經終結了,因為雇主現在可以輕而易舉地從國外獲得高于一般水平的軟件、自動化設備和低勞動力成本的人才。麻省理工學院的布萊恩約弗森和麥卡菲對此提供了一個非常詳盡的解釋:第二次機器革命時代的序幕拉開了。
他們討論認為,第一次機器革命時代是18世紀末期伴隨著蒸汽機誕生的工業革命。這一時期“幾乎所有的動力系統都在延展人類的肌肉力量”,麥卡菲在一次接受采訪時說,“在那個時代,每一種后續的發明都在釋放越來越強大的動力。但它們的動力都需要人類做出決定和發出指令。”因此,這個時代的創造實際上是由人類控制的,勞動力也因此顯得“更有價值、更重要”。人類勞動力和機器是互補的關系。
然而,在第二次機器革命時代,布萊恩約弗森認為,“我們正在開始對更多認知性的工作,以及更多的動力控制系統進行自動化。”在很多情況下,今天的人工智能機器能夠發出比人類“更優化”的指令。因此,人類和受軟件驅動的機器可能正在日益變成替代關系,而不是互補關系。兩位作者認為,促使這一切成為可能的是三個剛好達到引爆點的巨大技術進步,他們把這些技術進步描述為“指數級的增長、數字化的進步和組合式的創新”。
在闡釋“指數級的增長”時,他們復述了國王和國際象棋發明者的故事。國王對這位發明者的印象非常深刻,決定給予他任何想要的獎賞。發明者說,為了養活全家,他只要大米就行了。他請求國王在國際象棋棋盤的第一個方格里放一粒米,之后每一個方格里所放的米粒數量都是前一格的兩倍。國王同意了——直到他意識到63次加倍的數量將會生成一個讓人難以想象的大數字,因為即使在開始的時候只放一粒米,一旦要填滿棋盤的另一半,那么將需要百萬的三次方再乘以18倍的數量。
兩位作者把棋盤的另一半和數字化計算能力每兩年瘋狂成倍增長的摩爾定律進行了對比。不像蒸汽機,它是實體的且每隔70年其性能才會翻一番,而計算機的“性能和運算速度超越了以往的任何東西”,布萊恩約弗森說。現在我們正處于棋盤的另一半,你可以看到行駛中的無人駕駛汽車、在“危險邊緣”游戲中贏得比賽的超級機器人、靈活的工廠機器人和小巧玲瓏但性能完全可以媲美二三十年前超級計算機的智能手機。
現在,隨著互聯網和物聯網的延展,很快全球每個人都會擁有一部智能手機,而且每一臺收銀機、飛機發動機、學生用的iPad、恒溫器都可以通過互聯網發布電子數據。所有這些數據意味著我們瞬間就可以發現和分析某個生產和操作模式,瞬間就可以復制全球規模的某條生產線并且瞬間就可以提升某項生產和操作技能——不論是眼部外科手術、教學分數或者如何在3萬英尺(1英尺=0.3048米)高空操控一臺通用公司的發動機。突然之間,兩位作者討論認為,技術提升的速度和幅度變得異常急速和劇烈。
組合式創新意味著你可以把Google地圖和像Waze這樣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序組合在一起,通過這種組合式技術,駕駛員只需要把他們的手機放在車里就可以自動地接收交通路況信息,而且把這兩者的組合融入到一個GPS系統中,不僅可以告訴你到達目的地的最佳路線,還能告訴你哪條路線現在是最佳的——因為這個系統能看到所有的交通狀況。瞬間,你就會成為某個城市里最聰明的駕駛員。
把所有的這些進步整合在一起,兩位作者說,你就能看到我們這一代人,將能夠依靠更少的人和更多的技術,前所未有地擁有更多提升(或摧毀)這個世界的能量。
但這也意味著我們需要深刻反思我們這個社會的契約,因為勞動對一個人的身份和尊嚴,對一個社會的穩定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建議我們要對人類勞動力減少征稅,以使其與數字化勞動力相比使用成本更低;而且我們要對教育進行變革,以使更多的人能夠“與機器競賽”,而不是與它們對抗;我們還要做很多提升創業精神的事情,因為它能創造新的行業和就業機會;甚至我們還可以考慮給予每個美國人基本收入保證。
兩位作者認為,我們還需要進行深入的再思考,因為我們不僅正處在經濟衰退、就業下滑的狀況中,還處在重塑工作間、辦公室的技術風暴之中——而且這種風暴還在加倍增長。
《重建改革邏輯:頂尖經濟學家建言中國經濟未來》
編者:網易財經中心
紅旗出版社 2014年8月
薦讀理由:
削減行政審批、設立自貿區、利率改革等舉措表明,中國正在重建改革邏輯。這個邏輯就是厘清政府邊界,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并且把權利還給個人。要完成這場必須的改革,就要去突破既得利益的障礙,解決社會經濟領域的諸多問題。本書以網易經濟學家年會論壇內容為基礎,收錄多位國際知名經濟學者及中國頂級經濟學家對全民關注的話題的演講及總結,在互聯網金融變革、土地改革、產權改革、貨幣改革等經濟領域,深入解讀中國未來經濟前行的方向和路徑,讓人們更加了解改革的邏輯,尋找利國利民之道。
《國民共進:宋志平談混合所有制》
主編:曉甘
企業管理出版社 2014年7月
薦讀理由:
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已成為當前最重要的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舉措。如何確保改革成功,真正實現國民共進?“混合”應遵循哪些原則,注意哪些問題?本書以宋志平先生發展混合所有制的成功實踐為樣本,對這些問題逐一做出解答。全書共分為開篇、央企市營、混合所有制、國民共進四個部分,體系清晰、案例翔實、語言生動,“央企市營”模式、“三盤牛肉”等先進經驗令人耳目一新,且實用可行,便于操作,對于國企和民企的改革和管理都具有重要的借鑒和指導意義,對于深入探析宋志平這位企業思想家的改革思路和經營哲學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