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bes
July 21st, 2014
全球科技趨勢預判
走在引領全球科技變革最前沿的也許不是科技創新者與企業家,而是風險投資家。而全球最精明的風險投資家一定聚集在硅谷。對于下一步全球科技發展趨勢,這些硅谷頂級風投們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下是他們的預判:
——企業使用的IT軟件遭遇大幅顛覆。IBM、惠普、思科和甲骨文等傳統科技巨擘會面臨來自初創企業的新競爭,這些初創企業將帶來從游戲軟件到會計、庫存管理和物流等多方面的企業應用軟件。
——商業銀行衰弱。P2P借貸模式將分流一部分傳統銀行業的客戶。
——數字家庭網絡逐漸普及,串聯起電視機、電話、烤箱、空調系統等家用設備。不過,網絡安全問題仍待解決。
——醫療保險行業遭遇嚴重發展阻礙。大多數雇員超過500人的公司會選擇自我保險模式,直接與醫療服務公司簽署合約。譬如斯坦福醫療就與很多硅谷企業達成合作。
——微型技術和大數據改變健康診斷和治療方式。病人吞下或者被注射微型芯片,芯片會傳輸出大量的微生物組數據,醫生和分析引擎同時據此分析病情,最終得到診斷結論與治療方案。
此外,最后一秒鐘經濟會持續壯大。更多產品和服務,包括醫療,可以通過移動終端實時獲取;醫療保健按時段收費將愈發規范化;出現一名女性企業家,其企業的退出價格在500億美元;智能手機也有望更加纖薄輕盈。
硅谷的風投家們今天開始依據這些趨勢投資,意味著他們預期這些趨勢會在5年內越來越明顯,能在10年內掙到錢。請拭目以待!
Newsweek
July 18th, 2014
美國家庭財富減半?
根據羅素?賽奇基金會的最新研究,典型的美國家庭財富經歷金融危機導致的大蕭條后縮水近半。在大蕭條之前,家庭財富中位數一直在逐步上升。從2003到2007的5年里,經過通脹調整的家庭財富中位數增加了12%。而從2007年到2013年,這一數值卻下降了43%,由98872美元下降到56335美元。
雖然這么快速的財富蒸發令人憂懼,但其背后的原因出人意料地簡單明了:大多數工作人群最有價值的財富就是房產,樓市崩盤后,拖累家庭財富快速下降。此外,高失業率也是一個原因,他們不得不依靠消耗儲蓄和退休賬戶資金來過日子。近年來頗為強勁的股市幾乎沒有帶給典型的美國家庭任何裨益,只有少數家庭持有股票,且份額也比較少。
更糟糕的是,家庭財富的下降似乎遠未結束。至少從2013年來看,美國家庭在大蕭條中損失的財富并沒有多少恢復跡象。2007年至2009年資產凈值大幅下降,這種下降趨勢在2013年依然存在。
家庭財富的巨大窟窿對于全美經濟影響深遠。首先,數百萬人都在更多地儲蓄,以彌補財富的貶損,這十分不利于整體經濟的復蘇。其次,面臨退休的民眾由于財富減少,不得不選擇在退休后繼續工作,意味著年輕人的工作機會更少了。
所以,下次再論及美國經濟向好的時候,別忘了衡量一下家庭財富。等家庭財富中位數恢復到2007年的水平,我們也許才能真的拍手稱賀。
The
Economist
July 12th, 2014
物聯網安全之憂
網絡安全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手機、電腦上的補丁包更新提示如約而至;專家也時常提醒不要打開未知的文件或者在電腦上插入不熟悉的優盤;一些大公司的老板更是在自判“被黑”后干脆扔掉了手機和筆記本電腦。
然而,防火墻似乎沒那么可靠。去年,被破壞或者丟失的數字記錄是2012年的3倍,網絡犯罪與在線工業間諜活動給全球經濟造成了4450億美元的損失,幾乎跟奧地利的GDP總額差不多。
現在,物聯網出現了,微型電腦將被植入物品,利用無線技術把各種物品聯入英特網。思科預測,10年后,入網設備將從去年的110億上升到500億。不僅汽車和智能家電入網會變得越來越稀松平常,醫生還可以從數英里外監測醫療器械,看顧病人情況。科技公司在這一領域也是揮金如土,谷歌豪賭無人駕駛汽車,還花了32億美元收購了智能恒溫器制造商Nest。
物聯網帶來了很多便利,但同時讓心懷惡意的黑客更容易威脅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由于小型嵌入式計算機不具備處理能力或記憶功能,幾乎無法加載安全軟件。事實上,已經發生過黑客控制網絡攝像頭、電視機甚至冰箱的事例;網絡安全研究員也發現了進入醫療設備和汽車網絡的侵入路徑。
對于物聯網企業,填補安全漏洞的成本很高。如果只是損失數據,也許很多人還能接受,然而,物聯網有時候會涉及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消費者是無法容忍的。為了避免出現汽車碰撞、胰島素注射過多以及房屋燒毀的發生,科技企業必然需要進一步提高安全標準。政府對物聯網安全也是持謹慎態度。他們必須確保連入網絡的配件滿足現有的安全法和產品責任制度。
事實上,競爭會是解決物聯網安全的最佳途徑??萍计髽I必須保證相關配件的可靠性,不然人們會決定保持現在的生活模式——誰離開智能冰箱不能過日子呢?
Entrepreneur
July 2014
企業家獲得的最佳建議
成為企業家并不意味著要孤軍奮戰。大多數成功的企業家都會告訴你如果沒有那么一位導師、同事,甚至是父母的建議,他們不可能達成目標。為了集合這些曾經對企業家大有裨益的建議,我們采訪了多位商業領袖,看看他們得到的最佳建議是什么吧!
公司:Foursquare,一家著名的基于用戶地理位置信息的手機服務網站。
人物:CEO丹尼斯?克勞利。在創設了兩家公司、拒絕了一項價值1.25億美元的收購要約后,克勞利還是認為母親從小教育他的一句話是最重要的建議:“做你喜歡的事情,其他東西自然而然會有。”
公司:Skullcandy,以生產設計耳機及其配件為主的美國公司,已經在納斯達克上市。
人物:創始人里克?奧爾登。在奧爾登看來,一個思維活躍的創業團隊從來不缺好點子,關鍵是要能忍住誘惑拒絕9個非常不錯的主意,騰挪出所有資源,最快速度地推動某一款產品進入市場。他得到的最好建議是:“最快獲得收入的路徑就是制勝之道,其他皆是其次?!?/p>
公司:9+,一家科技孵化器,曾孵化出知名社交游戲開發商CrowdStar、游戲技術平臺OpenFeint等企業。
人物:創始人皮特?瑞朗。瑞朗認為,無論創意有多棒,商業上的成功更多要看“水手”而非“船”:“創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一個合適的人能夠把它付諸實踐。”
此外,米高梅國際酒店集團CEO吉姆?米倫最看重的一句建議是:“花大多數時間朝前看。” Salamander酒店旅館創始人兼CEO希拉?約翰遜最希望分享的一句建議是:“組建一支優秀的團隊,慢慢培養?!?/p>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August 2014
首席營銷技術專家崛起
市場營銷的函數中,科技已經成為最重要的變量之一。
美國研究咨詢公司高納德2012年曾預測,到2017年,公司的首席營銷官花在技術上的精力會比首席信息官還多。進入數字時代,數字化營銷成為主流和關鍵,這一經常被引用的斷言愈發顯得可信。
據悉,數字化營銷的相關預算每年在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一家公司的CEO表示,數字化營銷是目前公司最重要的技術驅動型投資。這種預算提升并非簡單地從傳統營銷渠道向數字化營銷媒體轉移,事實上,一部分投資直接分配在技術本身,而且占比越來越高。高納德近期的研究顯示,67%的市場營銷部門計劃在未來兩年增加技術相關活動的支出。
在這種轉型中,一種新的高管類型正在出現:首席營銷技術專家。其既是戰略研究者、創意總監,又是技術引領者和技術導師。在各家公司里,這一職務的名稱不盡相同,金佰利克拉克公司稱之為“全球營銷技術主管”;而在思愛普,這一頭銜是“全球營銷商業信息官”。不過,他們都有類似的日常工作:協調營銷技術與企業目標、提供對接IT技術的服務、評估和選擇技術提供商。
無論頭銜如何,首席營銷技術專家最主要的任務在于掌握營銷技術的前景。如果能用好首席營銷技術專家,他們會是公司的變革推動者,既完成基本功能,又活躍于公司上下創造企業競爭優勢。
不過,有效管理所有營銷技術的挑戰難免令人畏縮。目前,全球有超過1000種營銷軟件提供商,產品從提供客戶關系管理的平臺、內容管理、營銷自動化到專業的社交媒體管理解決方案、內容營銷與直接客戶的APP,不一而足。
Inc.
July 2014
微觀管理扼殺生產率
想知道如何讓員工更加努力地工作?不妨先看看什么事情不能做:與無處不在的微觀管理直覺相悖,太過嚴密地安排員工行為,規定何時何地應該完成工作也許會對生產率造成最糟糕的影響。
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亞歷山德拉?米歇爾的最新研究發現,受過高等教育的員工在擁有安排工作日程自主權時,表現出更大的工作熱情,通常會工作到力竭為止。
米歇爾幾年前在高盛供職時,發現了這一現象。在高盛投行工作的人員平均工作年限為9年,大約在35歲左右就會辭職。為了分析其背后的原因,米歇爾展開了為期12年的研究,他發現當員工們被要求完成更多工作時,他們的靈感就會受限,士氣低落。而如果讓他們有權自行安排日程,哪怕需要縮短假期、擠占周末,他們也會欣然接受,因為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不過,員工自行安排的日程難免有缺陷。很多投行人士勞累過度,幾乎不可能維持健康的生活工作平衡,身體和精神備受折磨,背痛、失眠、濫用藥物成癮、飲食失調等問題頻頻出現。這樣的話,即便員工可以自行安排日程,也會有礙他們的判斷力、創造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