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登新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咨詢專家委員會委員,武漢市社會保障學會理事
2009年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初衷或大方向從一開始就十分明確,這就是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然而,習慣了政府大包大攬的中國股市,在市場化、法治化改革的進程中,遭遇“行政化”的阻擊,市場輿論以保護投資者為借口,要求政府干預股市,干預IPO,這使得2009—2012年一直堅守的市場化改革進程被中斷,過度行政干預被迫再次出手。
IPO審批制的終極決定權在證監會手中,經過漫長時間的排隊等候,“過會”一旦被否,就意味著企業募資項目泡湯,原有投資計劃只能放棄;過會一旦成功,則IPO身價百倍,新股“三高”也就應運而生。因此,發行人在擠獨木橋時,為了成功過會、不被擠下橋,有的便聯合保薦人不擇手段,信息造假、欺詐上市。這是犯罪,也是冒險。
目前A股行政審批制下的IPO標準,主要是傳統工業版本的IPO標準,它過度強調公司塊頭、凈資產以及過去盈利水平,相反,對于公司的營業收入擴張及未來成長性關注不夠。因此,相對新興產業、高新企業而言,工業版IPO標準門檻過高,無法適應許多創業型、創新型、高科技企業IPO的需要。像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公司,它們不僅國內外知名,而且市場發展前景巨大,但若按現行IPO標準,它們卻沒有資格在A股市場上市,只能被迫境外上市。這對中國內地投資者而言,將是無法估量的損失。因此,針對新業態、新模式,我們必須降低IPO門檻,提高A股市場的包容性,鼓勵創業與創新。
IPO行政審批制手續復雜、程序冗長,“過會”排隊等候時間長,極易形成IPO審批的龐大“堰塞湖”。為此,發行人必須承擔高昂的時間成本及過會失敗的損失風險。要想解決A股IPO審批“堰塞湖”問題,唯一對策就是實行IPO注冊制。注冊制不但可以泄洪,并能帶來一種泥沙俱下、大浪淘沙、優勝劣汰的市場效果,它還能讓IPO身價暴跌,讓垃圾股的“殼資源”分文不值。由此,新股“三高”及炒殼重組游戲將會自動消亡。
由于新股定價重回“窗口指導”時代,因此,借助行政干預壓低發行價,必然導致新股上市首日股價暴漲。同時,“市值配售”打新及申購上限限制,也使得新股申購變成了“饑餓銷售”游戲。這就是盲目打新與瘋狂炒新的制度根源。更糟糕的是,新股上市首日股價漲幅的三道管制,更是逼迫新股一步到位地封死在最大漲停板上,直接導致了尷尬的“秒停”現象,投資者買不進新股,也賣不出新股,“新股不敗”的神話變成現實。
相對于此前散戶是炒新的主力軍,此次機構以大筆資金參與了網上打新。新股發行改革中,網上發行中簽率遠遠高于網下配售比率,這一偏向中小投資者的舉措,實際上并未產生任何好的效果,相反,打新炒新的零風險收益全被機構與大戶壟斷。這是制度設計的結果,中小投資者并未從中得到好處,而是給“大戶”、“牛散”帶來了更大的制度套利的機會。
實行IPO注冊制并非難事。從現行審批制轉向注冊制只有三個步驟。第一步,取消證監會IPO窗口指導,實現IPO定價市場化。第二步,取消證監會暫停IPO特權,實現IPO節奏市場化。第三步,廢除上市審核委員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注冊制。
十分幸運的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已明確做出決定: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實現注冊制。只有注冊制能夠順應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改革的需要;只有注冊制能夠破解IPO的過度行政干預,并讓IPO身價大跌,新股“三高”便會迎刃而解;只有注冊制能夠讓垃圾股的“殼資源”分文不值,死不退市就會絕跡,退市效率便會顯著提高;只有注冊制能夠還原股價的真實信號,還原股市的資源配置功能,中國版的“慢牛”才會因此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