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英語閱讀課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文本對話延續是關鍵,這不僅是新課程提倡師生交流的課堂的需要,也是學生提高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需要,只有關注學生在課堂中參與交流的程度,才能實現教學的目的,改變傳統的啞巴英語的尷尬。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通過創設語境、抓準時機、有效追問的方式促進對話延續。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對話延續
《小學英語新課標》中提到,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對此,小學英語應該給學生創設一個語言交流的平臺,通過課堂中的各種英語對話活動,實現教學的目的。學生在課堂中參與對話的程度,就起著衡量教師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作用,只有鼓勵和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對話,才能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一、語境——對話延續的前提
1.實而不虛,言之有物。例如,筆者在上一般過去時態時,對于was/were的用法,設置了以下的猜一猜活動,讓孩子們在趣味性的猜猜游戲中,學會使用was/were。游戲開始,請孩子們閉上雙眼,然后筆者把原來放在講臺上的英語書藏起來。
T: Where is my English book?/S: It’s on the desk./T: Please open your eye. It isn’t on my desk now./S: But it was on the desk just now./T: Then, where is it now?/S: Is it...?
在這一游戲活動中,孩子們為了猜出教師的英語書到哪里去了,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在他們猜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具體的時態,靈活地應用is和was,當用得不正確時,其他同學進行提示。由于活動能吸引學生,所以促發了學生的思維熱情,使教學對話能順利地進行。
2.簡而不難,信手拈來。有的教師,為了課堂的形式更加精彩、華麗,會使用很多的圖片、課件等,但是學生卻往往由于信息過多,無法梳理出頭緒, 難以掌握課堂的重點。其實,符合學生的特點,簡簡單單才是真。例如,在學習《Shapes》的內容,筆者使用了一幅圖片,出示一塊熟悉的黑板,問到:“What is the shape of the blackboard?”學生:“It’s a rectangle.”教師:“Can you draw a rectangle?”學生:“Of course!”一切課堂形式都是為了課堂教學服務,為了學生的有效學習服務,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如果為了課堂的華麗,而單純地追求課堂形式,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反而會造成學生學習的困難,讓學生不知所措,這是得不償失的。
二、時機——對話延續的關鍵
1.拓展遷移,在溫故知新時。在語言交流過程中,教師不能局限于課堂的內容,受限于教材。課堂交流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因此在對話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遷移拓展,以教師的問題引出學生的話題,實現對話的延續。如在學習Seasons的內容時,筆者引導學生進行了以下的對話。
T: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S: I like winter best./T: Please give your reasons./S: Because I can see snow in winter./S: The snow is so beautiful!
在這一教學片斷中,筆者引導學生進行的語言交流,不是僅僅圍繞教材的句式練習,而是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進行自由拓展,不僅使他們學以致用,提高語言的應用能力,而且也有利于豐富課堂的形式。
2.和風細雨,在糾錯改過時。在課堂中,孩子們由于認知水平的限制,他們在積極參與課堂對話時,難免會出現錯誤。學生的這些錯誤,就是教師點撥和引導的關鍵點。這時,教師要為孩子們搭建進步的臺階,幫助他們進行正確的思考。如
S: There is a bag in my book./T: Where are the books?/S: They are in my bag./T: Ok! There are some...in my bag./S: There are some books in my bag.
在這一教學片斷中,筆者不是急于點出孩子們在對話中的錯誤,而是通過問題引導,使孩子們在對話中發現問題,達到正確表達,不僅糾正了錯誤,而且實現了對話,達到了糾錯的增值。
三、對話延續的保障
在一節課堂中,具有很多的不可控性。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們在課堂中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很多精彩的表現,也就是課堂中的亮點。對于這些亮點,需要教師用教學智慧去把握,恰到好處地進行追問,使課堂的亮點閃亮,綻放出美麗的煙火。
責任編輯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