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應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優化認知,發展思維;分化重點,突破難點;增大容量,提高效率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改革,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利的學習工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數學;作用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已廣泛得到運用, 恰如其分地把現代多媒體技術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把枯燥的概念、抽象的知識等展示出來,使教學內容生動化、具體化、形象化,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思維,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多媒體技術具有聲情并茂、視聽交融、動靜交錯、感染力強的特點,集文字、聲音、圖像、圖形于一體,它在處理圖文、動畫、視音頻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學生視聽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適時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靈活地運用電教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使學習過程趣味盎然,學生自然愛學,并樂在其中。
二、優化認知,發展思維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由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而多媒體能模擬仿真,化抽象為形象,能融文字、圖片、聲音、動畫于一體,使學生感官接受刺激,把知識的形成過程直觀、生動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掌握其內在規律,完成知識構建,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加深對事物的理解,大大減輕了學生認知的難度。有些課程例如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認識時間”,由于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光靠講解或用傳統的教具教學,教師會感到枯燥,學生也難以理解,所以這時教師便可在教學時設計利用多媒體教學,使原來非常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生動化,增強學生的直觀認識。
三、分化重點,突破難點
一堂課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是否突破了教學中的重難點。但有些知識內容很難用語言和教具達到這個目的,即便能達到,也浪費很多時間。但是如果教師根據教材內容,適當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展現生動、直觀的畫面,變抽象為具體,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精練,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例如,相遇問題應用題的重難點是正確理解相遇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分析解題思路。如題:小華家離小兵家有390米,兩人同時從家里出發,向對方走去。小華每分鐘走60米,小兵每分鐘走70米。在運用計算機的輔助教學時,可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創設動態情境,幫助學生準確理解題意。實踐過程中教師要”抓住“相遇問題”的關鍵,加深學生對兩地、同時、相遇關鍵詞的分析和領會,形象深刻地提出事物的發展、變化與結果, 使學生準確理解相遇問題的結構特點。第二步,觀察、質疑,得出結論。利用多媒體逐步的演示兩人走的時間與路程的變化情況,并質疑:(1)出發3分鐘后,兩人之間的距離變成了多少?(2)兩人所走的路程和與兩家的距離有什么關系?從而使學生準確理解到:相遇時兩人所走的路程之和就是兩家的距離這一重要的數量關系,這樣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學生感知的過程,把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充分利用起來,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
四、增大容量,提高效率
伴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力開展素質教育已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已不再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改革教學方法,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已是當務之急。多媒體教學能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感悟數學信息,既省去了教師板書的時間,又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讓學生饒有興趣地根據線路圖中的信息,進行高效練習,鞏固新知,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課堂效率。同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一些復雜的圖形、計算法則、總結性的文字等都可以在課前制成課件,教學時根據需要投影出來,省去了教師在黑板上繪圖和書寫的時間,而學生可以加快感受知識形成過程,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應用多媒體教育技術是現代教育的趨勢和需要,教師應當在數學教學中合理利用多媒體,充分發揮它在教育教學中的獨特作用,為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能力,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做出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