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手工制作,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提升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只要學生能深入生活、觀察生活、體悟生活,用信手拈來的零碎材料,勤于實踐,就能輕松做出極具創意的手工作品。教師應從生活、創意、取材、裝飾方面深入滲透手工制作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意義,從而實現手工制作與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合。
[關鍵詞]手工制作;生活;創意
手工制作是小學美術教學重要組成,它能將學生的動手和動腦結合起來,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還讓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得到鍛煉和提升,而且可以在制作活動的過程中陶冶學生情操,提升生活追求的品質。由于手工制作有很強的生活性,因此教師可利用這種便利,將手工制作與日常生活有效融合。
一、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獲取手工制作的素材
教育與生活不可分離,手工制作作為美術教材內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反映孩子的生活實際,現實生活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出發點,更是美術教學的落腳點和最終歸宿。
1.生活是手工創作靈感的火花。生活是激發靈感火花迸發的原始動力,這就需要學生在日積月累中形成豐富的生活積淀。盡管這種原生態的生活積累,最初只是散亂的、零星的、單向的、局部的,但這種“星星之火”在學生手工制作的過程中,可利用小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強的心理特征,將那些抽象性的生活碎片進行剪裁、折疊、鑲嵌、粘貼……在一系列的整理加工后,這些集中在某件手工作品上往往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既完成教師的要求,又能很好地體現情感、思想和追求。
2.生活是手工創作材料的源泉。在課堂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充分發掘農村素材的豐富性:走進自然,親近田野。生活素材的廣泛性必然會帶來創作素材的多樣性。與一些需要通過購買才能進行創作的材料相比,不但有信手拈來的便捷優勢,而且具有取之不盡的優點。
現實生活的多元情素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積攢、涌動,他們在制作手工作品時,有意或無意地流露了自己對生活中的人、物、事、景的感受和喜好,表達著理想和愿望,同時也在動手制作的過程中體會到手工制作的美妙和樂趣。通過多次的實踐,逐漸引導學生樹立一種意識:夢想成為一個手工達人,就必須在生活中先做一個有心人,深入生活,觀察生活,積累生活中的細枝末節。
二、通過手工制作主題反映生活
“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樣,美術中的手工作品當然也像小說中的人物一樣,都能在生活中找到最初的原型。確立了創作的原型,通過創作者剪、貼、沾、刻、畫、折等一系列的藝術加工,最終得以形象地展現,這樣創作的過程實現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為了充分體現表現生活的目的,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在創作手法上,通過一系列的手工制作的手段,藝術地表現生活中的某個典型,并借此表達自身對生活的認知、思想和情感。有時甚至突破教材的限制,對一些變形的、夸張的、穿越了現實、超越了生活的表現手法予以充分的肯定,并大力倡導,以此為法,提升表現的能力和教學的效果。
三、利用手工作品裝飾生活
手工制作的創意來源于生活,制作材料來源于生活,作品的主題也反映著生活的旋律。但手工制作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利用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可以將手工制作直接放置于生活之中,用來裝飾生活、服務生活、美化環境、渲染氛圍、陶冶情操。少去了裝裱的煩瑣,少去了購買的昂貴,像現在常見的十字繡、針織飾品,根據作品的風格和內容布置在不同的廊道或居室中,以獨特的藝術形式裝點了環境,完全可以實現提升生活品位,表現主人的藝術風格和典雅的藝術追求的效果。
比如,在引導學生制作裝飾畫的過程中,特別強調用來裝飾生活。一方面,要求學生在信手拈來的布料上根據自己的喜好畫一些造型簡單的格子圖,然后選用生活中常見的花瓣、植物葉片等實物,根據自己的設計和想象在格子內進行粘貼,再選用不同色彩的貝殼、珍珠在作品上畫龍點睛;另一方面,又強調學生設計幾個可以張貼裝飾畫的地方和張貼的方式,實現創作與應用的完美融合。學生興趣盎然,在作品中寄寓對生活的感情,寄托對生命的體悟,既裝扮環境又美化生活。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