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若踏入無人之境。細微浮塵在奶茶色的清晨中飄蕩,木質書桌散發出森林的青草香。無數張畫稿像是翩翩的白色蝴蝶,停憩在房間里的每個角落。
一位把頭深埋在桌前的白發老人,如同處在時間之外的邊緣,靜謐安詳地握著手中的畫筆,勾勒出藏在白胡子下的童話。
白霧彌漫的清晨直至暮色四合的黃昏,歲月在悄無聲息地流淌,唯獨窗外的花朵由梅雨時節的紫陽花,隨著四季的更迭變為冬季紅彤彤的常春藤……就這樣,時間染白了他的鬢發和胡須,卻也用濃墨重彩的筆,饋贈給世人一部部清婉如詩的作品。去年的九月,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映的《起風了》成為這位宣布正式退休的七十二歲高齡老人的封筆之作。
這一期,請踏上動畫大師宮崎駿作品溫情回顧之旅。
山風物語
藝術家都是內心敏感的人,同時也有一種悲憫的情懷,他們既會被一些常人覺察不到的細微之處所感動,更會對他人不以為意的現狀產生深思。
《千與千尋》那些因歲月洗刷而保留古樸唯美的建筑場景,便源自吉卜力工作室附近的公園。宮崎駿回憶起孩提時代的自己,常孤身一人徘徊在即將關門的公園不愿離開,當他目送所有人離開,空曠的公園只剩下自己時,看著天邊那輪血紅的夕陽緩緩落下,幾乎要落淚。
而在這個物質與靈魂貌合神離的時代,當人們為了金錢和欲望對生命和自然都失去敬畏之心時,他也心懷憂思,并將其體現在電影中。
無論是宮崎駿成名之作《風之谷》中,那個因人類野心,以繁華為代價造成產業文明崩壞的一千年后,怪蟲肆虐、毒氣彌漫的“腐海”森林;還是《天空之城》中那個美輪美奐的人間仙境“拉普達”;又或是《紅豬》中,主人公波魯克·魯索的那句 “與其變成法西斯,還不如去做一只豬”,都滲透著宮崎駿對人類野心的批判,對被摧殘的環境的惋惜以及對戰爭罪惡的無情揭露。
愛·夢雙境
悠然隱居在古老森林的深處,唯有純真孩童一塵不染的心靈方可邂逅的龍貓;靠在它柔軟的身體長眠的美好時光宛若靜止,雨天里送的那把傘,一只橡果,一輛神奇充滿魔力的貓巴士……種種片段嵌在腦海中成為一種永恒的記憶。
在《龍貓》中,我們隨著主人公小梅和小月這對姐妹一同感受到成長之路的艱辛,親情的彌足可貴與溫馨,也學會時刻懷著一顆純真和感恩的心,去發現這個世界的溫暖與美好;同樣在用溫情的筆觸去描繪愛,時隔一年后,根據角野榮子小說改編的《魔女急宅變》則將瑰麗的童話演繹得更加天馬行空。借由少女琪琪魔法的失而復得,宮崎駿想要告訴我們:只要心中有愛,其實魔法就在你我身邊。而影片中的琪琪也正是因為用善心去幫助別人,帶給別人快樂,同時也恢復了自己的魔法。
如果說愛溫潤了流轉年華的光和影,那么夢則斑斕了青蔥歲月的憂和歡。
還記得《千與千尋》中白龍對千尋說:“想要在這里生存下去,你只有一個人走下去。”正是憑借著這個信念,孤軍奮戰的少女千尋在這個光怪陸離的“神隱之地”,由青澀稚嫩蛻變為沉靜勇敢,終于克服了千難萬險,幫助自己和大家找到了自己的名字,脫離險境……
盡管宮崎駿已經在動漫的舞臺上華麗謝幕,但臺下的人們卻仍會一代又一代流連在他所創造的光影世界中,去尋覓和呼喚著心中那片充滿童真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