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悶熱的夏天,中考的失利讓15歲的你不得不重新坐在初三的座位上。
你留著齊眉齊耳的短發,衣色黯淡,像只暗色的影子,閃躲在隱隱約約的人海里。那個時候的你總是在放學后一言不發地蹬著單車到十里外的圖書館看書,風在耳邊呼嘯,火燒云紅得那么蓬勃,多少個暮色四起的傍晚里,你騎單車的身影成了15歲那個夏天里最為深刻的記憶。
你的數學一直很差,冬天的時候一個人騎著單車穿過五個公車站去補習。那些補習老師多半對你很無語,你表面上很不屑,其實心里很難過。還記得有一個晚上下課后,你的單車騎得飛快,灌木叢邊上的陰影里有一塊凝固的水泥廢料,天黑燈昏,你沒看見,一車轱轆撞上去,連車帶人全飛了。15歲的你嫌丟人,不敢有大情緒,紅著眼眶,身上的灰都沒拍,爬起來扶著單車就走了。回到家的時候,他們卻還在吵架,沒有人注意到你一瘸一拐地走進來。你默默地進了房間,沒有開燈,借著窗外路燈照進來的光走到書桌前倒了一杯水,慢慢地喝下去,一邊聽著外面刺耳的爭吵聲,一邊在心里暗暗地對自己說:“反正,我遲早是要走的。”那個幼稚而空洞的想法,無比堅定的信念,一度成為你孤僻的少年時代的支撐。而你的命運卻注定被一個或高或低的分數左右著,考試、排名、換座位。你開始學會在枯燥無味的政治課堂上,堅持埋頭記筆記。面對厚厚的習題與卷子呆呆仰望一會兒便挑出自己想做的先做了起來。在課間十分鐘,和周圍的同學熱烈地討論數學老師留下的那道難題。安分守己地過著看似循規蹈矩的生活,每天按時上課,最期待的就是傍晚去圖書館的時光。你學會在因為兩個人的爭吵而氣氛變得沉悶和躁動不安的飯桌旁,一言不發地埋頭吃飯。暗暗下定決心要考市中心的重點高中,要考省外的大學,要一個人去很遠很遠的地方看海。
你盼望著自己可以早一天茁壯成長起來,坐在靠窗的地方,日日看老槐樹巨大的陰影在暗藍暮色的風里如癡如醉地搖擺,如蛭附骨的孤單,日復一日地伴隨著你。你想起了聶魯達的詩句:“當華美的葉片落盡,生命的脈絡才歷歷可見。” 你希望自己能成長得像詩中北方冬天的枝干一樣,清晰,勇敢,堅強。
在拿到那張盼望了很久的高中錄取通知書后,你用自己攢了一年的稿費獨自去了廈門。在鼓浪嶼的時候,因為迷路你曾經兩次經過同一家店鋪,門口放著個黑板,上面寫著:“成長是一場孤單的冒險。”曾幾何時,你堅信,未來是孤旅,青春是其中等待穿越的一部分。你愿意并且渴望被理解,正像你自己所知道的,你站在青春的路上,單槍匹馬,赤手空拳。開始的時候,所有的一切可能會痛苦不安,但是你要記住,你是那樣的光彩奪目并且美麗耀眼。
總有些時光過去后,才會發現它早已刻在記憶中。多年后,某個燈下的晚上,驀然想起會靜靜地微笑。可19歲的你到底寫不出一篇惆悵的悼詞,用以紀念你15歲的時光,只是每當想起那些挑燈苦讀的夜晚,那些流過淚的夜晚,你想對15歲夏天那個努力的自己說聲“謝謝”。在那個孤單的15歲里,你并沒有變得怯懦。曾經因為這樣的孤單而痛苦,現在卻懂得如何去接受它。這就是你的青春,一路跌跌撞撞,卻磨練出了一個好心臟。
如果孤單、惆悵、彷徨是成長的命運所賦予我們的,那么我們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學會以堅韌的、隱忍的態度去承受,忍住孤單,一言不發,穿過這整座城市,迎著風的方向,前進。
編輯/李鵬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