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指出:評價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筆者經過教學實踐,通過探究教學背景、意義,制定出相應的評價模式:獎票積分制評價方式,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樹立自信心。
[關鍵詞]背景;來源;操作模式
作為一名普通的一線教師,筆者在日常的教學中經過摸索、積累,創新出對學生課堂學習的評價方式,即獎票積分制評價。獎票積分制評價是對學生課堂學習進行評價的一種評價方式,在評價周期內獎票達到達標票數,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及家庭背景,分別給予達標者不同的獎勵方式,激發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創造一種積極、主動、向上的良好學習氛圍。
一、獎票積分制評價方式的探究背景
1.評價忽視學生差異的存在,按照統一的程序、統一的標準進行評價,這種“一刀切”“齊步走”的評價方式有悖于《新課程標準》的要求?,F行的評價方式未能做到因材評價,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評價的時效性差,不能做到當堂教學,當堂評價,評價總是滯后課堂教學。教師批改作業是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學習活動評價的主要方式之一。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小學師資配備相對比較薄弱,這就造成了學生拿到作業的時候,對作業已經有所生疏, 作業得不到及時反饋。
3.評價注重形式,且形式單一。課堂教學中不少教師采用了模式化語言和加分等外部獎勵方法。采用這些辦法剛開始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是無可非議的,但在一節課中,教師不停地鼓勵,學生關注得更多的恐怕就不止是學習內容了。這樣評價的有效性必然受到質疑,不能激發學生的進取心。
二、獎票積分制評價方式的探究意義
1.獎票積分制評價方式的探究,有利于積累評價素材,提煉升華成功經驗并上升為理論,構建新型的評價方式。有利于在課堂教學時對學生的評價中不斷積累經驗,完善對學生課堂學習活動的評價,不斷豐富和發展對學生課堂學習的評價方式。
2.獎票積分制評價方式的探究,有利于讓每一位教師學會評價。發揮評價的診斷與調節功能,促使教師更全面地了解教學過程、審視教學效果、調控教學行為、改革評價方式。
3.獎票積分制評價方式的探究,有利于對學生課堂學習的評價做到即時評價與長遠評價相結合,做到時時評價,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使學生樂于探究、喜歡學習。這樣的評價方式更好地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更好地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4.獎票積分制評價方式的探究,有利于評價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利于避免評價時的“一刀切”“齊步走”,更好地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三、獎票積分制評價方式的操作模式
1.評價等級的界定。筆者根據在日常教學中摸索、積累的經驗,將班上的學生按其以往的學習成績,劃分為優、良、一般、待四個等級。優、良、一般、待提高四個等級周期達標獎票依次為12票、10票、8票、3票。
2.評價內容的界定。新授課或復習課,以每堂課的知識點為測試內容;試卷講評課,以講評的且大部分學生錯誤率較高的知識點為測試內容。根據不同的情況,獎勵獎票,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
3.評價周期的界定。經過摸索、探究,評價周期一般以三周為宜。每周一般5天,一個評價周期為15天。遇到節假日調休,三周(一個評價周期)不滿15天,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處理,可以抽時間補滿測試次數。
4.評價獎票的管理。為了保證評價的公平、公正,必須規范評價獎票的管理。為了避免不公平情況的發生,獎票發放當時,就必須簽上自己的姓名和時間年、月、日,并規定涂改、破損無效。
5.評價的獎勵方式。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及家庭背景,分別給予達標者不同的獎勵方式。獎勵方式主要有:獎勵學習用品、借閱書籍、借用體育器材、用教師的手機給在外務工的親人發送短信、周末到教師家做客(后兩種獎勵方式主要針對留守兒童)、用老師的電腦上網查找資料、用教師的電腦上網看動畫片等。
責任編輯 滿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