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進一步提高西部地區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和職業素質,不斷提升區域產業競爭力,急需大力發展西部職業教育,培養大批符合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職業教育憑借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在西部大開發建設中彰顯出獨特的地位和作用,也為自身發展迎來了大好時機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西部職業教育大發展對教材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教材開發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問題:教材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不緊密,服務西部職教特色不鮮明;教材呈現形式不夠豐富,配套資源開發不足;中高職教材脫節、斷層和重復等。因此,從解決突出問題入手,統籌規劃,改革創新,加強地方教材建設,是“十二五”期間實現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緊迫任務。
我國經濟處于快速發展時期,東西部發展差異很大。地區經濟的不平衡導致對人才需求的差異。職業學校只有根據實際需要靈活設置課程,并編寫地方教材、校本教材,切實培養學生的實用技能,才能夠快速跟進地方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
1999年至今,教育部主導了新一輪職教教材改革創新發展。這一階段,中等職業教育教材在結構上推廣了模塊化,在專業課程中突出了職業崗位(群)的知識和能力結構設置;在內容上體現了課程綜合化,突出其綜合性和實踐應用性,既有通用性又有靈活性。“推進中等職業學校教材創新”是2010年教育部《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2010-2012年)》推出的主要項目之一,提出了積極探索職業標準與教學內容的深度對接以及創新教材管理制度的具體任務,旨在提高教材開發的競爭力度,進一步提高教材質量。
積極開發和使用地方創新教材也是提高教師教研水平和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西部職業學校普遍存在優質資源不足,示范學校數量不多,教師整體水平和專業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明顯弱于東部等問題。優秀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發揮教師的特長,積累與升華他們的教育教學經驗,才能體現職教學校的獨特性,彰顯學校在培養學生方面的“出奇制勝”。職業教育沒有了基礎教育升學和統一考試的“指揮棒”,更可以擺脫束縛一身輕,有空間發展教師的優勢和特長。教師在地方教材的編寫和使用推廣過程中,可以不斷夯實自己的基本功,并逐步形成和完善自己的教學風格。這樣,提高職業學校的教學質量也可以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