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講究藝術性,創建良好的課題教學藝術氛圍。開創語文課堂教學藝術氛圍要求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課前做充分的準備。策略是激發課堂激情,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激活語文課堂氣氛。
[關鍵詞]語文;課堂;藝術;氛圍
教師要善于開創課堂教學的藝術性,以美吸引學生,撥動學生情感的心弦,這樣才能演奏出一個又一個動人的難忘的樂章。
一、課堂藝術氛圍的內涵及作用
一位教育家說過:“課堂是師生生命歷程的一部分。”在這個歷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著教學信息的轉換與溝通:教師不斷地把文化科學信息傳遞給學生,而學生則積極配合、吸納,并給予回饋。此時,課堂成為教學過程中最關鍵與最活躍的場所,而在這個場所中,調節著師生教與學的行動,影響著師生教與學的情緒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則是課堂氛圍。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是一門活生生的藝術,直接作用于學生;是彌漫在整個課堂內的一種活生生的氣息,是一種特有的心理情態,它與教學效果密切相聯。
二、創設語文課堂教學藝術氛圍的策略
(一)課堂激情的激發
1.語言表達宜抑揚頓挫
一些語文課缺少激情,主要是由于教師語言平淡。課上總是一個腔調,一個語速,沒有節奏,沒有重音,沒有起伏。學生聽著很容易懨懨欲睡。這類教師應該從基本功練起,從朗誦入手,提高口頭語言表達的感染力,從而做到有聲有色地進行教學。
2.課堂結構宜張弛有度
“文似看山不喜平”,上課也是如此。平鋪直敘的課難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要善于運用設問、懸念、鋪墊等手法,使課堂呈現出起伏、急緩、張弛等變化。在設計教學時,要預留出教學高潮出現的時機,引導學生達到思維力度的高峰,課堂高潮迭起,氣氛熱烈,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就會增加,課堂就會是一汪活水,而不是一潭死水。
3.課堂教學方法宜靈活多樣
充滿激情的語文課表現形式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但不能為了追求形式的熱鬧而忽略了語文課發展學生語文素養的任務。課本中一些教師的形象都是充滿激情的典范,我們不妨借鑒:三味書屋中的先生讀書到動情處“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拗過去,拗過去”,雖然不是在指導學生讀書,但是他的充滿激情的表現給學生做了極好的示范,以至學生“疑心這是最好的文章”。
(二)創設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1.聯系生活展現情境
所謂聯系生活展現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寫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通過創設情境溝通起來,打開學生的生活庫藏,強化他們的體驗,增進對文章的理解。古人讀書“虛心涵泳,切己體察”就是這個意思。
2.借助圖畫再現情境
文與畫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化,收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圖畫面前,學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從畫的顏色、明暗中不僅能迅速立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養美感,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把圖畫變成語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繪圖的創造性。
3.播放音樂渲染情境
如果能把音樂語言與語言文字溝通起來,教學就能真正實現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在這種聯覺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根據課文編寫劇本,然后讓學生進行表演,同樣不失為語文教學的一種好方法。
(三)重視朗讀,激活語文課堂氣氛
現行的語文課標要求語文課要多讀,以讀為主,以讀悟情。體現以讀為本,讓“讀”激活語文課堂,是上好語文課的重要途徑。如在執教《孔乙己》一課時,教師可運用分角色讀與表演讀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在表演時,教師還可設計讓學生各自用上事先準備好的道具),這樣一來,既使教學內容形象化,又使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活潑,此乃一石兩鳥。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