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教學評價僅僅定位在考核區分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那就大大地縮小了它的功能和價值。英語教學評價不是為了拿一個什么標準往教師身去套,而是要讓教師對英語教學評價內容產生強烈的認同感進而內化為自覺的教學追求,不斷豐富教學藝術,從而提升職業素質,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英語教學;評價導向;措施
英語教學目標理念決定了英語教學行動的價值驅動與走向,英語教學目標理念決定了英語教學到底是應試型還是素質型;英語教學目標理念決定了學生的英語學習到底是痛苦型還是愉悅型。英語教學應該讓學生體驗到獲取知識的快樂以及置身和諧環境中的溫馨,進而形成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和社會能力。
一、落實“三維”目標
達成“三維”目標:不可強行分割,不要機械疊加。在以往的應試教育背景下,人們在評價英語課時是認知領域單維目標的實現效果;新課標的導向則科學明確,強調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課程目標的整體落實。“知識”是必備的要素,但它與“能力”同等重要;學生的成長是通過學習的“過程”來實現的,只看考試成績必定導致學生成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尤其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提出,這就確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重要地位,確立了情商與智商同等重要的科學地位。
二、以學生為主體
英語課堂上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看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學生作為主角的表演效果,全靠英語教師這個導演導得好不好,因為英語教師是主導。學生在英語課堂中主要是體驗。學生在體驗過程中獲得新的知識、技能、態度和方法。學生體驗的過程,也是為了強化對學生思維和智商的培養。
三、注重教學方法
滿堂灌的英語教學方法,教不出能力來。在高中英語課堂中,見得最多的就是貼標簽,英語教師在課堂上的重要工作就是所謂的歸納總結,從閱讀課的概括段落大意、歸納寫作特點提煉中心思想、,到詞匯對比、難點分析,無不把英語教參上那些分析得頭頭是道的“金玉良言”搬上黑板,如果不這樣做,就好像沒抓住要點,分析不透徹,功德不圓滿。學生的主要學習任務是把這些條條框框記下來,考試的時候再去發揮闡釋。至于那些知識點到底對我們的學習產生了怎樣積極的影響和作用卻很少。這種英語教學方法,導致我們學生的能力嚴重缺失,硬塞知識的辦法經常引起學生對英語的厭惡,這樣就無法使學生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養的那種自學能力,反而會使這種自學能力不斷地退步。
四、盡力激勵學生
英語教師喜歡越俎代庖。許多教師喜歡包打包唱的做法,沒有把學生放在眼里,結果自己累得半死,而學生的學習效果卻不佳。只有會常“偷懶”的教師才能真正教出有能力的學生,對學生的不放心、不放手,培養的就是惰性,就是依賴性,就是思維的閉鎖。學生學習英語是需要內驅力的,往哪里走也需要正確的方向引導,所以英語教師更多的是要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搭建好英語學習平臺,拋出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己舞動起來。
五、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英語學習成績的不理想在于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難以養成和堅持。幫助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應當成為英語教師一項重要的工作,諸如學生讀書的習慣、思考的習慣、交流的習慣、合作的習慣、質疑的習慣、創新的習慣、實踐的習慣、整理的習慣等等,這無一不是成為綜合人才所必需的品質元素。英語習慣的培養自然不是朝夕之功,這就在于英語教師樹立明確的目標,持之以恒。
六、精心設計教學
過去上英語課,英語教師在上課時先管好紀律,一旦教室里熱鬧起來,英語教師要趕快停止講課同時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在今天,英語教師同樣承擔課堂管理的責任,但如何實施有效的管理呢?我們通常的做法就是事先約法三章,獎罰分明。問題是總有這樣的學生“人在教室心在外”。課堂紀律挑戰的就是英語教師教學設計的能力。采取強化管理只能勉強讓學生安靜下來,但學習效果欠佳,英語教師要成為導演,給學生恰當的角色,讓他們的演出贏得滿堂喝彩。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