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高中英語教學多強調教師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不僅主宰了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并且主導了教學活動的開展。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不利于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科能力,并且師生之間可以通過教學活動的組織加深溝通,提高高中英語教學效果。
[關鍵詞]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高中英語教學
我國的高中英語教學常常采用的是以教師為中心、主導課堂的教學模式。然而,隨著教學理論的發展,教師們逐漸意識到這種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高中英語教學的需求,甚至嚴重制約了學生學科能力的發展。因此,在課堂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中心,圍繞學生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對教學活動的組織來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的意義
1.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和探索的能力。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師和學生的位置在教學過程中要發生變化。教師采用的不再是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而更多的是通過對教學活動的組織,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這種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讓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課堂中,學生的積極性可以充分調動課堂的氛圍,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下,學生會不由自主的去思考、去探索,對培養學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有著一定的意義。
2.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是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學的重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之后,會不由自主地投入到學習中,能從學習中找到樂趣,從樂趣中學到知識,從而徹底轉變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
3.有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通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促進師生之間的關系。在傳統教學方式下,師生關系之間有著一定的隔閡,不管是教師開展教學,還是學生學習,由于教師地位上的強勢,師生間缺乏對教學的有效溝通。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徹底打破了傳統的師生關系,課堂活動的組織促進了教師與學生的溝通,讓學生知道自己是學習的主角,并倡導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
二、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1.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就要讓學生有學習英語的動機,這樣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通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的實施,能夠將學生從傳統的“要我學”的思想轉變成“我要學”的思想,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要與日常的教學活動有效結合起來。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來增加與學生的互動。教師在備課中要精心準備相關的問題,保證問題提出有價值性,同時符合學生的學科能力,通過問題讓學生的大腦轉起來,給學生一些思考的空間,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另外,問題要抓住核心,不要將學生不懂不理解的問題帶入課堂,要將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到一起,通過學生對生活場景的熟悉,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其次,可以采用評價的方式來培養學生學習的動機,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利用課堂語言,避免對學生自信心的打擊,同時也不能讓學生覺得自己做得非常好而產生驕傲的心態,應先突出學生的閃光點激勵學生,讓學生對學習英語產生興趣,然后再引出學生學習英語中的不足,并給出相應的建議。
2.因材施教。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強調點對多的知識傳播,對學生進行統一的教學,忽視了學生之間的英語水平的差異,這種教學法會影響到大多數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通過運用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可以對學生因材施教,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活動的組織,加深對學生英語水平、性格等方面的了解,然后再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以及引導方式。
責任編輯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