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作業除了必要的重復之外,還常常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為深刻的認識。在日常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多角度創新英語作業的設計方式。這些方式可以是將作業蘊于活動當中、將作業隱藏在畫畫當中或常規作業的再加工等,還應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英語;作業設計
一、重談作業對于教學質量的影響
從作業對所學英語知識構建的影響角度來看,英語作業除了必要的重復之外,還常常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為深刻的認識,而這正是由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所決定的。
從作業對學生的學習方式及思維發展的角度來看,英語作業是學生個體完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沒有教師的指導,有的只是學生“自主”的過程,這就意味著在學生作業的過程中,學生自身的學習方式起著主導作用,這也正是判斷學生思維最為有效的環節之一。
二、創新小學英語的作業設計方式
顯然,要想通過作業來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保證學生愿意完成作業,而這就意味著英語教師要通過作業的設計來滿足小學生的內心欲望。這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工作,因為小學生大多是不喜歡做作業的。要想讓作業吸引學生,教師就必須創新小學英語的作業設計方式。
1.將作業蘊于活動當中。小學生不喜歡書面作業,但卻喜歡活動,如果能夠在活動中讓學生完成作業,那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可以設計一些對話作業,讓學生通過對話去完成一些英語知識的鞏固。如在“Our new home”(譯林出版社四年級上冊)的教學中,教材在Story time中安排了這樣一些對話:“Mum,where’s my bag? It’s your bedroom.”等,這些對話內容需要學生熟練掌握,但真正的熟練并不體現在課堂上的熟背上,而體現在課后的實際運用上。因此,筆者布置讓學生在家長或同學的配合之下,以實地情境或模擬情境的方式,在臥室或教室內進行對話,這樣的活動常常容易吸引學生,而對bedroom/skirts/livingroom等詞語的認知可以在實地活動中得到深化。
2.將作業隱藏在畫畫當中。在英語教學中筆者注意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即學生非常喜歡在教材上涂鴉,也喜歡自己弄一張紙畫自己喜歡的東西。于是筆者突發奇想,如果讓學生在畫畫的基礎上用上英語,那不就是一件挺好的事嗎?帶著這個創意,筆者嘗試讓學生在畫畫的時候,將人物的對話改成自己熟悉的英語,結果學生非常歡迎,男孩子多用機甲戰士之類的角色,女孩子多用小魔仙的角色,而口中的英語對話也體現出了日常所學的內容。這樣的好處在于,學生在遇到想表達但無法表達的意思時,常常會有一種恨自己英語知識太少的心境,而這正是英語學習的動機。
3.即在較為常見的書面作業的形式上進行一些附加內容,也可以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提高作業效果。比如說常見的抄寫或輔導用書的作業完成中,讓學生思考某一問題可以對英語知識的掌握起到什么作用等,這樣可以提高作業的思維含量,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充分發揮網絡在作業中的作用
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網絡在學生的生活中變得不可或缺。如果只讓學生在網絡中打游戲或其他,則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就不明顯,而如果能夠在網絡的基礎上附加一些學習的功能,則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
在網絡上我們注意到一個好的作業網站,那就是“一起作業網”。這個網站的功能在于其能給學生提供實時的體驗,與教材是同步的,其練習也是同步的,全文跟讀、連詞成句等作業形式更是具有游戲性,因而對于學生的英語作業而言可以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又因其可以在家庭因素往往無法給學生施加一個好的英語學習情境下,給學生提供一個英語學習情境,從而有效彌補了學生作業尤其是家庭作業的這一不足。同時,這一網站上的作業形式多樣,融趣味性與實效性于一體,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己注冊然后進入學習。筆者讓學生每晚尤其是周末必須完成其中的幾個作業,然后到了周一后安排一定時間進行交流,這樣既促進了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又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作用很大,有興趣的教師不妨抓緊嘗試。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