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極大影響著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學科特殊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創新意識,將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創新
網絡與計算機等信息技術逐漸普及,對中學生進行信息技術教育,在幫助他們學習的基礎上培育他們的創新能力,是當前初中信息技術課改的目標之一。
一、培養學生信息技術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作為一種從習慣到理念的主觀意識,需要各學科教師立足學科優勢開展持續性的科學培養才能得以養成。信息技術作為20世紀最大的創新之一,為初中生創新意識培養創設了具有深厚興趣引導性的平臺。無論是計算機本身還是網絡的運用,都讓廣大學生體驗到了創新的積極作用與給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帶來的便利。尤其是信息技術各種人工智能的研發,對初中生創新意識培養具有巨大的沖擊力。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圖像的獲取與加工”時,學生會了解畫圖程序的知識、畫圖技能的運用以及信息技術畫圖功能對生活帶來積極影響,如生活中各種DV設計的信息技術化,生活中各種照片效果圖的信息技術化、個性化處理等等,都充分展示了創新的成果與魅力。這在激發初中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培養他們的信息技術創新意識。
二、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需要創新成果的支撐。對于絕大部分初中生而言,他們也只是處在對信息技術的某個領域的創新運用。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與利用這樣的契機,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實踐中,信息技術創新有兩類:極少數學生的信息技術功能拓展性和提升性創新。如個別學生的電腦編程創新,或其他的計算機功能提升,針對計算機手寫輸入方法的創新等。絕大部分學生是在現有的技術框架內的新功能運用創新。即在原來設計的技術基礎上,學生發現或學會了其他同學沒有掌握的技能,如在“畫圖”的運用,學生會運用word程序作圖,也會在flash的制作中插入作圖的運用等。雖然后者并不是真正意義的創新,只要相對過去他們能力有所提升,教師都要站在激勵的角度,積極加強引導與教育。
三、信息技術課堂培育創新路徑
在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與興趣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是通過操作性強的課堂教學能現實的。
(一)信息技術生活創新運用靈感培育
由于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現代生活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初中生在生活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在其他手段不能解決的情況下,教師要積極地教育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開展生活運用創新靈感培育。因為,靈感具有主觀性,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加強激發與積累工作。培育方法有兩種:發現性創新靈感培育。即學生發現了信息技術的某種新的功能,教師要在對其肯定的基礎上,積極地鼓勵他們繼續深入展開思考。如運用網絡快捷搜索某種資料功能的發現靈感,雖然各種搜索引擎與方式,都可以達到服務生活需要的目的,但該學生的發現更加便捷,盡管是處在想象或理想階段,教師也要加以鼓勵,推動他們去積極地探索真正的操作辦法。問題解決性創新靈感培育。即針對日常生活運用網絡時遇到的各種問題,如格式問題、程序問題等,在盡管采取各種常規的手段仍然不能解決的情況下,就需要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教訓或經驗,開展相關創新,如解決問題的路徑創新、程序創新等靈感培育,讓他們在此基礎上展開探索,為解決問題打下靈感與經驗基礎。
(二)信息技術學習創新運用能力培育
讓學生能結合初中階段的學科學習展開學習創新運用,是初中信息技術教育的目的之一。其不僅展現信息技術教育本身的教學成果,也實現了學以致用的積極作用,讓學生真正地把自己的學習與成長建立在信息化的高速路上。相關學習創新運用能力培養,從兩點切入:一是學習輔助性創新運用能力培育。即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習服務,如各種資料的搜索、各種實驗的信息技術模擬展開等。如運用相關的實驗軟件,開展物理與化學的模擬實驗,把原來微觀的實驗放大,把客觀卻難以用肉眼觀察的實驗進行動畫演示等。二是學習創新性創新運用能力培育。即學生在學習中根據自己的學科創新靈感,積極地運用信息技術展開創新活動。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