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課堂本該充滿趣味,充滿快樂,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課堂氛圍總是略顯沉悶。要使小學數學課堂充滿活力,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樂趣,從而啟迪學生智慧,教師應從在游戲中學習、在探究中收獲、在生活中體驗、在思考中求證等四個方面努力,使數學課堂充滿活力,從而啟迪學生的思考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活力課堂;教學
大多數教師在教學時,仍存在一些困境。教師要讓每一位學生獨有的特性在自然愉悅的氛圍中充分張揚,使學生的數學能力不斷提高。
一、在游戲中學習
在游戲中學習知識是學生最輕松的學習方式。教師可把學生要學習的數學知識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產生興趣。在教學中捕捉生活現象,從學生身邊發現數學問題,讓數學教學內容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延伸。讓學生感受現實生活,感受數學知識源于生活,提高數學應用能力。比如一年級“人民幣的認識”一課的教學,教師可模擬“超市購物”這一生活實際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買賣東西。通過識別商品、看標價、付錢、找錢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識別人民幣,懂得愛護人民幣和節約用錢的道理,從而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數學,使學生們的注意力及洞察力都明顯地加強,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很容易被調動起來。
二、在探究中收獲
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應該成為探究的主體,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探究問題,讓他們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如,筆者在教“加減法簡便運算263-198”時,在教學中由實物展示2整箱桔子各100個和另一箱桔子63個引入,讓學生從中取出198個,鼓勵學生自由思考取的方法。結合實物操作交流不同的取法,使學生直觀又深刻地體會到:先取2箱(200個),再放回2個的取法最簡便。這樣教學設計的重點在于讓學生自己在動手“做”中發現加減簡便運算的算理,掌握方法,獲得自主學習的成功體驗。筆者提問:“從263個桔子中取出198個,還剩多少個?你會列式計算嗎?”然后讓學生獨立嘗試計算,面對“263-198”這個算式,許多學生習慣列豎立計算,有的學生借助頭腦中的豎式進行計算,也有學生受前面巧取桔子思考方法的啟發,想到263-198=263-200+2=65。這樣的教學安排給了學生充裕的時間,通過不同方法的比較、交流,自主發現規律,得出結論,體驗算理,從而掌握加減簡便計算的方法,讓學生嘗到了在探究中獲得知識的快樂。
三、在生活中體驗
數學來源于生活,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只有讓學生接近生活、接近現實,學生才會感興趣。學生在通過模擬、獨立思考、互相討論后,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被充分調動起來。只有真正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情景有機結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才能讓學生既對數學內容進行思維上的拓展,同時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最終實現學習數學、運用數學、掌握數學。
四、在思考中求證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認真探討。在教學“三角形三邊關系”時,筆者給每組各準備了兩根紙條,讓學生想辦法圍成一個三角形,結果孩子們想到把其中的一條剪斷,在學生思考、交流后,有些組圍成了三角形,而另外一些小組卻怎么嘗試也無法圍成。在學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筆者鼓勵他們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終于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得出了“三角形的兩邊之和一定大于第三邊”道理。原來,筆者在發給每組的兩根紙條中動了手腳,有兩根一樣長的,無論怎么剪卻始終無法圍成,因為兩邊之和不會等于第三邊。有些組沒圍成,原因是他們剪了短的那一根,整個教學過程,只利用了一把剪刀和兩根紙條,在實踐中思考,在思考中驗證,最終找到了問題的核心,愉悅地解決了數學問題。
總之,現行的小學數學課堂不再是保守的知識訓練營,不再是機械的“滿堂灌”,而是啟迪學生探索創新的新路徑。學生逐漸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究學習,獨立思考,自主學習,使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讓活力課堂數學課堂煥發生命活力,啟迪學生智慧。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