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在講評時要體現“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的教學思想,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可通過梳理知識脈絡,形成知識系統;以點帶面,有效發散,類比歸納,明確方法;利用錯誤資源,組織學生評價,互通方法,共享資源;化難為易,圖示分析,理解本質,總結規律進行練習講評。
[關鍵詞]練習講評;策略;數學方法
練習講評是對學生的知識盲點、知識運用的薄弱點、思維方法的凝結點、解題策略的盲區進行集體鞏固、充實、完善、矯正的過程。
一、梳理知識脈絡,形成知識系統
梳理知識脈絡,塊狀講評,形成知識系統,使知識存放有序,便于靈活運用。練習和考試的目的都是為了鞏固知識,檢查階段學習成果。作業、試卷講評的目的是為了查缺補漏、彌補不足,既要照顧全體,又要兼顧個別。為了防止試卷作業講評太枯燥,教師可引導學生對試卷和作業的內容進行歸類,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掘作業和試卷的利用價值,然后對各知識點進行簡要回顧,進一步溫習所學知識點。最后針對各知識點中的普遍錯誤進行有針對性的重點講評,重點講清解題的策略方法。
二、以點帶面,有效發散,類比歸納,明確方法
練習講評時要體現“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的教學思想,因此練習講評時要注意尋找關鍵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對比方法的異同及優劣,達到以點帶面、有效發散的目的,然后引導學生類比歸納,總結方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例如,簡便運算作用作業講評中,重點精講4.8×2.5=0.6×8×2.5=1.2×4×2.5=(4+0.8)×2.5=(5-0.2)×2.5,然后用問題啟發思考:這四種方法可以分為幾類?為什么?最后出示錯題判斷,訂正錯題,明確病因。病例:12.5×6.4=12.5×0.8×8=12.5×0.8+12.5×8;9.8×2.3=(9-2)×2.3;(4+0.8)×2.5=4+0.8×2.5。讓學生在找錯、改錯的過程中進一步訓練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發散學生思維。
三、利用錯誤資源,組織學生評價,互通方法,共享資源
練習的講評應注重弄通方法后多進行錯例判斷,探明錯因,探究防止出錯的方法。學生的解題策略的呈現尤其能引起其他同學的關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化難為易,圖示分析,理解本質,總結規律
練習講評是師生進一步共同討論解題方法,提取數學思想方法,尋找解題規律,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優化思維品質的重要舉措。新教材解決問題教學內容編排較散,學生的邏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
如,小數除法練習中出現了很多類似“240千克花生能榨192千克油,1千克花生能榨幾千克油?榨1千克油需要多少花生”的題目。學生做題時知道兩數相除,但總是搞反,弄不清所以然。所以,教師講評時可把數據變小,把題目改成“5千克花生能榨4千克”。引導學生提問:“1千克花生能榨多少油?榨1千克油需要多少花生?”然后畫線段圖幫助理解:第一步,先畫一條線段表示5千克花生,同時表達5千克花生對應的油量4千克;第二步,思考“要從5千克花生中得到1千克花生,你怎么辦?”在線段圖中怎么表示?第三步,思考:在把5千克花生平均分成5份的同時,誰也在發生變化?哪條線段表示1千克花生對應的油量?請在線段圖中標出問題,用語言表述題意,列式計算4÷5=0.8千克。解決第二個問題,可以讓學生自己獨立畫線段圖理解題意并解答,5÷4=1.25千克。最后引導學生把圖與式聯系起來對比理解,問題引領觀察思考:(1)請仔細觀察題目、圖和算式,看看這兩題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2)做這類題目應先確定什么數?根據問題中哪個詞能確定?通過比較,學生明確了要理解除法算式的含義要先看除數表達的數量以及平均分后的單位進而理解整個算式的含義。
總之,練習講評應多注意收集學生的錯誤資源,站在學生的角度多思考出錯原因,引導學生檢查找出錯誤的原因,并通過集體交流分享各自的學習經驗和方法,體驗數學思想方法,發展學生思維,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注入更多能量。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