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理的教育懲戒有助于教育的完整性,有助于學生的社會化,有助于學生人格健康和諧發展。教育懲戒必須以尊重為支點,以適度為準則,以理性為主線。
[關鍵詞]懲戒教育;實施原則
新課改和素質教育倡導“賞識教育”“激勵教育”,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這符合教育和學生發展的規律,受到了廣大教師的認可,推動了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
一、教育懲戒的必要性
在教育發展的歷程中,懲戒和獎勵都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它們相伴而行,同生共存。在當今教育界,“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尊重人格,張揚個性,保護天性”等先進的教育觀念已普遍被廣大教師所接受。而與此同時,懲戒卻似乎成了教師們不敢觸及的“高壓線”。其實,賞識教育與適度懲戒并不矛盾。教育應以正面引導為主,以賞識和尊重為底色進行適度教育懲戒。通過教育懲戒,可以使學生體驗生命感動,誘發言行反思,自覺接受社會要求的行為規范并將其內化為自身行為準則,促進社會化的完成。教育懲戒具有矯正功能和威懾功能,它的意義就在于鞏固了學生對規范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是非觀念,形成對錯誤行為的趨避意識,使學生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同時它也是一種挫折教育,能幫助學生磨煉意志,從而不斷地超越自我,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教育懲戒的實施原則
1.教育懲戒必須以尊重為支點。為了有效使用懲戒教育,一定要找準支點,這就是尊重。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定:“學校執行紀律的方式應當符合兒童的尊嚴。”有的教師因為學生犯錯就懲罰家長,有的教師用罰款代替懲戒,有的教師讓有偷竊錯誤的學生公開亮相,讓早戀的學生張貼檢討書,等等。這些懲戒方式,正是因為沒有尊重學生的人格,所以,不僅沒使學生反思到自己的錯誤,反而加大了其內心逆反情緒,讓教育產生了副作用。假若給犯錯的學生以申辯的機會和權利,辯證地分析他們行為的后果,要求他們為自己所犯的錯誤承擔責任,幫助他們設計幾種正確的解決方案。這樣建立在尊重基礎上的懲戒,效果會如何呢?實施教育懲戒時,教師的心中必須裝滿愛,要有愛的傳遞,讓學生觸摸到愛的溫暖。只有基于尊重的懲戒,才是學生能接受的懲戒。
2.教育懲戒必須以適度為準則。懲戒的運用關鍵在于掌握“度”。這個“度”的起碼要求就是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適度的懲戒首先要尊重和保證學生的合法權利。要防止越位處罰,尤其是體罰或變相體罰,不僅不應當提倡,而且應該嚴格禁止。在此基礎上,適度的懲戒還必須以不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為基本前提。這就需要教育者努力做到:在懲戒行為發生前,應使學生明白什么樣的行為會受到懲處,自己的行為為什么會受懲處;在確定具體懲戒方式時,應考慮到學生身心發展水平、平時表現等因素,并與其越軌行為相對應;在行使懲戒時,應遵循一定的標準、制度,合理地進行懲戒,充分考慮到孩子的承受能力;還應注意,不能為了報復學生將懲戒作為教師的情緒宣泄,不能因個別學生的越軌行為而遷怒于學生群體等。
3.教育懲戒必須以理性為主線。懲戒以理性為主線,教育行為才不至于失控,才能選擇恰當的懲戒方式,才能冷靜思考懲戒之后可能產生的后果,以及懲戒之后如何實施持續的教育引導等。這種理性首先表現在,教育者要充分了解情況,確認學生的錯誤行為,并深入了解其中的原因,在此基礎上采取有針對性的懲戒措施。這種理性還表現在,懲戒標準要具有合理性、公平性、準確性,避免實施懲戒隨意性。理性基礎上的教育懲戒的方式可以多樣化,能被孩子接受的懲戒教育方式,必然是能走入學生心靈的方式。比如,同樣是犯一種性質的錯誤,對缺乏耐心的學生可以罰寫書法,對缺乏親情的學生可罰寫一封家書,對不愛閱讀的學生罰朗讀一篇美文,對有暴力傾向的學生罰背法律條文,等等。總之,教育者應從對學生負責、對學生成長有利的角度去設計懲戒教育方式,力爭實現對孩子錯誤的有效矯正和對孩子成長的真正促進。
責任編輯 沁 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