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作品只有通過欣賞者的欣賞,才能成為精神產品。初中美術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感悟作品、剖析作品形象、進行作品對比、動手制作來提高初中生的美術欣賞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藝術綜合素質。
[關鍵詞]初中美術;欣賞能力;提高
初中美術欣賞主要是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知識修養和藝術修養,完善其情感。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生的美術欣賞能力呢?
一、感悟作品,啟發誘導
農村中學的教學條件較差,生源也大都來自鄉鎮,學生沒有受過專業教師的指導,美術欣賞能力普遍比較低,對如何欣賞一件作品幾乎無從下手。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在上課時首先讓同學們感悟教材上的作品,比如在欣賞齊白石的《蝦》時先讓學生不要看書上的介紹,談談自己平時觀察到真蝦時的印象,然后再談欣賞《蝦》時的感受。學生說:“齊白石所畫之蝦的頭與尾都是俯視效果,腰身是側視效果,這兩處最具蝦的形象特點”“表現了寫神的美,墨色的美……”教師再加以點撥:齊白石所創造出來的不似勝似的“蝦”集中和強化蝦的典型特征,而比真蝦更具典型性,也更高于生活。這樣,學生就會欣賞到:《蝦》所呈現的筆墨之美就是畫家所追求的形式美和藝術美,所畫之蝦給人以生命的活力,體現了畫家對生活的態度,對生活的贊美。
二、運用對比,啟迪思維
古往今來,美術作品浩如煙海,題材多種多樣,形式各異,美術家的創造個性和風格也千差萬別,運用比較欣賞法,把不同的作品或都相似同類的作品進行比較,可以顯示出各自差異及特點。在八年級的教學中,筆者讓學生欣賞書上的晚清女裝、民國女裝與現代女裝,學生通過討論發現:晚清女裝的中式、布料、纏足的特點,反映這一時期的服裝受到當時中國傳統文化的強烈影響;民國女裝的西式、小皮夾、皮毛質的特點,反映出當時中國社會已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女性在一定程度上從家庭走向社會;現代女裝的短褲、質料多樣、運動鞋、長發等特點,反映出現代中國女性已日趨開放、時尚而充滿活力,女性的社會地位也日益提高。這樣,通過比較的方法,選取恰當點進行比較,找到它們之間的差別,從中發現時代文化的演變和不同文化之間的區別。這樣,學生對不同藝術美的理解就顯得切實具體,學生的審美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得以提高。
三、剖析形象,感悟意蘊
形象的塑造是藝術家思想、情感和藝術的體現。在進行美術欣賞時,要引導學生既看畫面表面的形象與情境,還要能感受到作者傾注的感情和寓意。例如,欣賞朱耷《鵪鶉圖》,要領悟那昂視向天、白眼看人的鵪鶉是作者的自喻,表現出了作者冷峻孤傲的氣質;欣賞鄭板橋的《竹石圖》,要從那偃仰有致、秀麗多姿的墨竹中,領會作者抒情、托竹言志的情懷,作者之所以要著重刻畫竹子堅勁傲岸、節節不凋的精神和骨力是對堅貞、高尚、倔強不屈的高尚品格的贊美;從剖析形象入手,感悟作品意蘊,使學生從美術作品欣賞的感性階段,躍入理性階段,達到情感的共鳴。
四、動手制作,欣賞作品
初中美術欣賞課有限,要同學們對諸多的美術作品有更深的理解,確實很難辦到。因此,要求學生學會課后對作品的欣賞也是非常必要的。如讓學生欣賞《人面魚紋盆》時,除了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理解作品外,筆者還要求學生在課后找材料、工具,根據課本上的造型、花紋,自己動手練習制作。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受古人的藝術成就,還可以培養學生自身造型能力。二是可在練習過程中,學生可以發現古人在造型、紋樣等方面的不足之處。這樣經過動腦、動手的感受,不僅使學生了解我國制陶工藝的悠久歷史、藝術成就及彩陶紋樣的藝術特點,還使學生學會了用正確的方法去欣賞陶器,培養學生熱愛本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情感。當然,此法還可以運用到中國古代其他工藝美術及我國傳統繪畫等教學過程中。
只有提高學生美術欣賞能力,才能更好地欣賞古今中外許許多多的藝術珍品、藝術名作,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到不同的表現形式、不同題材的藝術作品的內涵和境界,從而提高學生的美丑分辨力、藝術欣賞力,增強其藝術感受力、理解力,最終提高學生的藝術綜合素質。
責任編輯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