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以后,人們更容易患上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癥,這些病都會對腎臟造成損害,身體更容易出現腎病。那么,我們可以通過哪些信號,知道自己有腎病呢?
腎病信號知多少
第一個信號是水腫。水腫常常發生在組織比較疏松的部位,比如眼瞼、會陰;身體下垂部位,比如雙腳踝內側、雙下肢等。需要注意的是,下肢雙側對稱的水腫,才跟腎病有關。
第二個信號是尿液異常。有3種情況可能與腎病有關:第一種是尿液中小氣泡持久不消散,這可能是蛋白尿;第二種情況是尿的顏色變紅,血紅色或深茶色,洗肉水樣、醬油色或渾濁如淘米水,說明里面有紅細胞或者白細胞,可能是腎炎。
第三種情況是尿量少。排除了喝水量不足、尿路梗阻的情況,可能是腎臟出現問題,需要找腎內科醫生看看。正常人在60歲以下一般不應該有夜尿,如果年輕人夜尿增加,很可能是腎臟功能不良的早期表現。
另外,無明確原因的腰背酸痛,胃口和睡眠不好,也可能是腎病的信號。
能損害腎臟的3種高血壓
腎臟具有自我保護機制,一般程度的高血壓不會傷腎。然而,以下3種情況,就可能會出現腎臟損害。第一種是惡性高血壓。比如,血壓超過180,超過了腎臟自我調節的上限。這時候,病人會出現急性腎衰,我們稱之為惡性高血壓。惡性高血壓診斷標準是:舒張壓超過130,同時伴有眼底的改變,如眼底出血、眼底滲出。第二種情況,是長期不控制的高血壓。明明知道自己有高血壓,但是從不吃降壓藥,不進行控制,時間久了,腎臟可能會被損害。第三種情況,是本身有腎病,同時又有高血壓,病情疊加之下,高血壓非常容易傷腎。所以,如果有腎炎,血壓一高,就要積極控制。
預防腎病有4招
一是少吃鹽。一方面,鹽吃得多,體內的水容易儲留,血壓就高。而血壓高對腎臟會有影響,腎臟高灌注、高濾過,壞得就快。另一方面,蛋白尿排泄增加,腎臟也容易壞。如果把鹽控制好,血壓就可以控制,蛋白尿也就減少了。在全國高血壓人群的分布圖中,東北25%、北方北部27%、東部19%、中南部17%、西南部12%、西北部17%。東北和北方北部的人高血壓發病率高,與他們口重,食鹽攝入量大有一定關系。為了身體健康,建議每天每人攝入的食鹽量不超過6克。
減少食鹽攝入,要注意4點:平時做菜少放一半鹽;不放味精,因為味精是谷氨酸鈉,也有鹽的成分;炒菜快熟時再放鹽;不吃腌制食品。
另外,建議大家買東西時,一定要看配料表,像碳酸飲料和巧克力這種甜食里,含鹽量也不低。老人食用時,要格外留心。
二是控制體重,能減少高血壓的發生率,避免高血壓對腎臟的損害。
三是多喝水。尤其是夏天或者做完運動后,一定要及時喝水,預防肌肉溶解產生的腎衰竭,用一杯水解決腎臟問題。尤其是老年人,由于口渴中樞不敏感,即使體內缺水也不感到渴。建議老人隨身帶個小水杯,一出汗就主動喝水,避免非常危險的脫水性腎衰竭。
四是夏天不吃剩菜。夏天的剩菜容易滋生細菌,吃了之后可能得腸炎。有的患者吃了剩菜后,因為剩菜里的大腸桿菌引起腎臟腸道感染,毒素進入到血液中,最后引發腎衰竭,危及生命。所以,建議大家盡量不要吃剩菜。如果一定要吃剩菜,首先要在運轉正常的冰箱當中儲存;其次,第二天再吃的時候,一定要充分加熱,把細菌都殺死后再食用。
吃藥要謹慎
我們的腎臟從40歲以后,每年縮小1%。這是器官的生理性衰老,跟頭發變白、皮膚變皺一個道理。腎臟在縮小的同時,腎功能下降了,排毒功能減弱,所以,40歲以后用藥要謹慎,不然可能中毒。尤其是老年人,要根據腎功能的情況調整藥物劑量。比如,年輕人用青霉素出問題的發生幾率是1%,老年人用相同劑量,就可能會出現抽搐,甚至昏迷。
有些藥物會傷腎,大家要注意。一種是常見的止疼藥。如果長期吃索美痛去痛片,吃的量超過幾公斤,那么會對腎臟造成損害,出現腎衰和蛋白尿。還有一種是含馬兜鈴酸的藥物。以前老處方龍膽瀉肝丸里,就有馬兜鈴酸,它不但會引起腎衰,還會引發腫瘤。
另外,使用中藥時,一定要聽從中醫大夫的意見。如果不做辨癥,自己去藥房買藥,并且長期吃,可能會損害腎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