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備胎”一詞在各種媒體中廣泛流行,它與“屌絲”一起成為時下年輕人對自己的嘲解。網絡上早已列出了成為“備胎”的六大標準,還有指導“備胎”們改變現狀的“一個備胎的自我修養”方案。
“備胎”原本指汽車上的備用輪胎,它與汽車的標準胎相對應。備胎與標準胎相比在很多方面有缺點,因而,汽車在正常行駛時一般使用標準胎,備胎經常處于閑置不用狀態。例如:
(1)由于備胎和原胎的生產時間不一樣,輪胎老化、硬化程度、壽命和變形都不一樣,所以長時間使用是不安全的。(《北京青年報》2004年5月12日)
“備胎”通過隱喻投射的認知機制逐漸進入社會文化領域。由于備胎相對的某種劣勢,它經常處于閑置不用的狀態,這也正好反映出生活中事物處于閑置待用或者人的不得志和失落狀態。據考察,最早的隱喻性的“備胎”出現于2004年7月29日的《信息時報》上:
(2)女主角越平凡越好,因為更便于女性觀看者假想自己就是那個將要實現夢想的“灰姑娘”。但帥哥絕對不可隨便亂挑。一定要有型,一定要高大。矮小的青和注定只能是杉菜的備胎和F4調侃的對象。
備胎的先天性缺陷使得它無法替代標準胎,通過認知上的投射逐漸具有貶義色彩。作為一種對現狀的嘲解,“備胎”起先是年輕人用于表達對自我現狀的不滿。有的人在某些方面處于相對弱勢或不得志的狀態,只能默默地充當他人的替補,處于一種不受關注的狀態,進而引申出失落和無奈之感。因而,帶有貶義和嘲解色彩的“備胎”很快替換沒有評價義的“替補、候補”等詞語,迅速進入社會各個領域。在體育新聞中,“備胎”已經成為媒體的新寵兒。例如:
(3)廣州富力俱樂部總經理章彬明確表示“現在還沒有為主帥法里亞斯找‘備胎’的打算”,“現在法里亞斯和球員們的壓力確實很大,但越在這個時候越要團結一致”。(《齊魯晚報》2013年3月29日)
(4)昨天記者了解到,中伊之戰后,卡馬喬拒絕了所有媒體的采訪。同時足協也在考慮卡馬喬的備胎,從目前的情況看,明年最有希望接替卡馬喬的便是恒大主帥里皮。(《揚子晚報》2013年3月29日)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由于擔心暫時找不到自己心儀的工作,在擇業時人們可能準備多種選擇,以便能夠暫時安身,等待時機再尋找適合的工作。這些工作在一般情況下是不考慮的,只有在不得已而為之時才會選擇。于是在工作的選擇上也出現了“備胎”。例如:
(5)目前每年都有幾百萬畢業生就業,競爭激烈,但都希望可以找到一份穩定有保障的工作,因此很多人都會先找一份工作備胎,然后再慢慢找,等找到滿意的了就放棄第一份工作。(荊楚網2012年5月14日)
運用“備胎”隱含義最廣泛的是情感領域。情感領域里的“備胎”泛指那些陷入情網而不能自已的人。明明知道彼此沒有可能在一起,卻依然愿意默默地為對方付出。有的人為了某種虛榮感愿意找“備胎”以備情感破裂時得到安慰,還有的人一廂情愿成為別人的“備胎”。例如:
(6)其實,關露在他心里的地位,不過是國內的一個愛情備胎,到了國外,他就把關露忘到了九霄云外……在他的心里,關露已經成為過去時!(人民網2013年3月27日)
(7)更有網友為片中好男人吳秀波打抱不平:“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好男人永遠只有備胎的命,還總是喜當爹!”(《長沙晚報》2013年3月29日)
無論是在比賽、擇業還是情感中,“備胎”的作用都是“替補正牌使得××繼續”,但備胎的相對劣勢使得“備胎”始終處在隨時會被拋棄的位置。
那些自我嘲解為“備胎”的人們認為自己處于一種不受關注的狀態,因此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逐漸改變自己的“備胎”命運,實現自我的價值或達到自己的目標,成為別人的關注點。“備胎”與“屌絲”一樣,反映了當下年輕人對自我命運的焦慮,對未來的不確定感。能夠轉正的“備胎”總是少數,正如能夠逆襲成高富帥的“屌絲”一樣少。歸根結底,“備胎”其實是時下年輕人對現實的一種無奈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