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莊子的文章存在著很多人生哲理和生存智慧,新課標《先秦諸子選讀》“《莊子》選讀”篇中選了一個“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的故事,這篇文章可以給教師生活、工作乃至教學,帶來很大的啟示。只要教師善于思考,善于發現,就能明白其中蘊含的真理。
[關鍵詞]莊子;見識;思維;長處
臺灣學人柏揚先生認為:莊子的思想是頹廢的。誠然,莊子的思想確實有它消極的一面,比如,他認為最理想的社會是上古的混沌狀態,一切人為的制度和文化措施都違逆了人的天性,因而是毫無價值的。但是,不可否認,這位身處社會底層、生活貧困、住陋巷的面黃肌瘦的先生,是智者。盡管他評價自己的文章是“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但這位先賢卻用他看似瘋瘋癲癲、不著邊際、毫無頭緒的荒唐之言,告訴后人許多生存智慧,比如:在這個世界上,永遠不要過分相信技巧,生活中技巧并不十分重要;天下很大,但其實絕大部分對自己都沒有意義;人貴有自知之明,要能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局限和不足;人自身有許許多多的局限,人應該有博大而不自滿的精神;人不應互相去想到占有對方,利用對方,榨取對方。他實在是給后人提供了受用無窮的生存智慧。
新課標《先秦諸子選讀》“《莊子》選讀”篇中選了一個“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的故事:那個宋國人能生產防止手凍裂的神奇藥膏,一家人守著這門絕技卻只能世世代代靠漂洗為業,過著貧困的生活。一個外地人用“百金”就輕易地從宋人手上得到了這個獨門絕技,并用此絕技去游說吳王“大敗越人”,最后吳王是“裂地而封之”。智者莊周,編出這么一個故事,告訴了讀者一些生存密碼。
一、同樣的東西,由于眼光和見識不一樣,它所發生的作用也就大不一樣
宋人只知道漂洗業要用手接觸冷水,冬天手碰冷水會開裂,而開裂的手可用他家生產的凍瘡膏治療。可他沒有想到,如此利用“不龜手之藥”,實在是價值不大。那個外地人的眼光就比宋人遠大多了,見識就比宋人廣多了。他知道吳越兩國有矛盾,吳越之間有戰事,而且是水戰,水戰中士兵容易凍傷。這個外地人成功地游說吳王讓他持凍瘡膏帶兵去跟越人打仗,結果他大敗越人。吳王論功行賞,割上一塊土地讓他做了小君王了。可憐的宋人卻還在守著那貧窮的漂洗業。
天下的事情,道理是相通的。不是有人端著金飯碗,卻還過著討飯生活嗎?由于眼光短淺,見識鄙陋,這種人想不到金飯碗的價值,最后只得一直過著沒有尊嚴的乞討生活。
二、有時換個思維方式,就可能化腐朽為神奇
有人總在抱怨生活給自己太少,總在尋找機會和機遇,總在期望上蒼眷顧,總希望能夠時來運轉,卻不知道,很多時候,好運和機遇就在身邊,就在自己身上,卻沒有發現它。
人有時很容易一根筋,缺乏轉變,結果腐朽永遠還是腐朽。看起來最無用處甚至有害的大糞,都是農家之寶。那個買宋人制凍瘡膏藥方的外地人就善于轉變。在惠子面前,莊子也善于轉變,當惠子拿著一個大葫蘆派不上用處時,莊子告訴惠子:你可以把這么個大葫蘆綁在腰上作個腰舟,讓自己逍遙地漂浮在江湖之上呀。
三、要發現并利用自己的長處
宋人干漂洗業實在沒有什么獨到之處,而生產凍瘡膏卻是他獨到的,別人不具備的長處,可惜他卻沒有發現,以致把自己的長處拱手讓人。
每年6月8日的晚上,多少學子拿到高考答案,估完分后萬般沮喪,他們唉聲嘆氣:只能考個二本分了。他們卻不想,能考個二本,已是值得慶幸之事。只因站立角度不同,結果他們看不到能考得一個二本分數是多么值得慶幸。有多少人想考到二本分都不可得,只有個三本分甚至專科分,更慘的還有名落孫山者。有個二本分,不正也很好嗎?
其實,世上很多事情,需要我們轉變態度,變換角度去看待。分數已成定局,是無法改變的,但角度卻是可變換的。站在高處看自己,越看越悲哀,可站在低處看,結果就截然不同。想想同齡人,有多少進不了高中?想想父輩,他們可能只讀了一個高中、高小,甚至沒有進過學堂,能考取個二本怎能不高興呢?
當明白自己暫時改變不了現狀時,不妨換個角度看問題:官位越低,權力確實越小,可風險也越小呀。鈔票少,確實煩,可打你主意的人可能也越少呀!
世上很多事,其實都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利弊相當,福禍相隨。人的命運其實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是需要我們學會換一種思維方式去思考。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