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與訓練學生的傾聽能力,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引導學生學會傾聽,教學生在傾聽中學會思考。引導學生注重“聽”從而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才能更好地促進全體學生的主動學習。
[關鍵詞]傾聽能力;培養;訓練
一、引導學生注重“聽”
在課堂上,小學生不認真聽課的現象很常見,一是因為學生天性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二是小學生根本不知道如何有效聽課。小學語文教學中,要結合語文的學習,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聽課,學會聽別人發言。讓小學生明白“聽”是一種學習過程,也是學習方法。在課堂上,要及時鼓勵聽得認真的學生。如:“你聽得真仔細,真是個尊重別人的好學生!”“你把同學們的優點都學來了,聽得真好!”“你能這樣認真聽別人講話,真了不起”……這樣下去,小學生自然會對“聽”重視起來。
在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程序的前提下,能否聽懂別人的話,這是聽話能力訓練的核心。一些學生往往聽話不完整,聽過就算了,不去深入理解。比如教師說:“我們明天要進行體檢。”學生便簡單地理解明天要給我們檢查身體了,而不去想想要檢查的項目有哪些,應該做些什么準備等。這樣,教師反復叮嚀,容易形成小學生的依賴性,這種“聽而不聞”的狀況大大限制了兒童各種潛能的充分發揮。所以,無論是聽課還是聽別人說話,都要注意聽完整話,學會思考并加以理解。
課堂聽力培養要遵循字、詞、句、段、篇的相關性,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聽”的訓練應體現層次性。
二、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
小學生聽別人說話的記憶情況往往會出現以下幾種形式:(1)對新鮮有趣的內容記憶深刻,對平淡無奇的內容印象不深。而在教學中,新鮮、有趣的內容并不多,大量的知識能力的教學與訓練也不能單靠“興趣”進行。對兒童聽力的訓練,要特別注意培養他們記憶方面的方法和能力,使他們對不太感興趣然而卻十分重要的內容能夠識記于頭腦中。(2)對恰當重復、十分強調的內容記憶深刻。教師在教學時凡是適當重復的話,學生記憶都比較深刻,此時教師提示強調“我再說一遍”,學生對下面的話就會十分注意聽,而且記住講的內容。根據小學生的這一特點,教師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記住沒有強調和提示語的話,以鍛煉學生記住別人談話內容的本領。(3)對比較多的內容,可用概括的詞語記住豐富的內容。如《劈山救母》一課內容比較多,教學中可以提出傾聽提綱,從這個提綱中就可想起教師講課的內容,從而記憶深刻,并能完整講述《劈山救母》的故事。
學生在一定基礎上已經認識到聽的重要性后,教師還應該教給他們聽的方法,培養其聽的能力。只有學生會聽了,才會聽得更好。“聽”的訓練要注意有針對性,切入口不要太大,從小處練起,循序漸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聽同學的朗讀。從學生的語文朗讀中的讀音的輕重、速度、停頓、語氣等方面發現學生的朗讀水平。通過這樣的訓練,還有利于促進學生之間友好的人際關系的形成。聽語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完整,用詞是否準確等,從而及時糾正同學話語中的各種錯誤。這樣有利于聽者發現他人的不足之處,避免自己犯同樣的錯誤。當然也有利于說者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改正,培養勇于接受他人勸告的品質。通過這樣的訓練,還能促進學生之間互助氣氛的形成。
2.聽學生交流。學生與教師、與同學的交流可以反映出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讓學生聽差別不大的話語,比較異同,這能提高學生聽覺的靈敏度,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敏感度。例如學習《蠶姑娘》一課,教師可讓學生認真區分:又黑又瘦的蠶姑娘、又黃又瘦的蠶姑娘、又白又胖的蠶姑娘、又白又亮的蠶姑娘,通過練習,讓學生懂得蠶吃完桑葉后不同的變化。
“聽”是兒童從牙牙學語開始直至走完人生道路離不開的一種最基本的能力。教師應從多方面培養學生聽的注意力、思考力和記憶力,讓他們在聽中學說,在聽中學讀,在聽中學寫,把“聽”的過程變為學習語言的過程。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