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中小學教學提供了技術條件,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得到了廣泛的運用。教師應了解多媒體的運用意義,從而分析出如何在教學中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
[關鍵詞]多媒體;語文閱讀;有效性
一、多媒體的運用能激發學生語文閱讀的主動性
小學生好奇心強,教學形式直接影響教學效果。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教學過程,是計算機將聲音、圖像、語言、文字等綜合處理和相結合的過程,是通過人工處理把枯燥的文字轉化為音像和視頻的教學形式,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形式去激發學生的學習好奇心,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思考、探求知識的欲望和對知識的追求,也培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使用多媒體進行學習和創作的方法。
1.多媒體教學有形象化的視覺效果,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水鄉歌》的教學中,當學到“裝滿一籮又一籮”時,筆者問學生:歌聲可以用籮筐來裝嗎?學生都答不上來,而后筆者利用多媒體播放了《豐收歌》的畫面,學生馬上理解到,是比喻,籮筐裝的是豐收的成果。
2.利用多媒體授課,能提高教學效率。許多在傳統教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利用多媒體就可以迎刃而解。這樣,就會給教師在做課堂上留下大量的時間進行其他方面的教學,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3.形象的教學形式有利于學生記憶。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在下一節課就消失了,而多媒體就不一樣,它是長時間地保留著,學生能夠對不理解或者還有疑惑的問題再進行研究,有利于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4.能夠形象地展現各種畫面和圖形。在任何圖片、圖形的構造上都是能組裝和結合在一起的,它能把現實中不能完成或者組裝的圖片、圖形組裝在一起,這就避免了實踐中出現的許多麻煩,也幫助學生提高了自己的思維想象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運用多媒體
網絡條件下的多媒體教學的出現豐富了課堂的教育模式和形式,幫助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集中注意力,提高知識的趣味性和娛樂性;借助多媒體教學,降低了教師的負擔,提高了教學的效果和質量,但也會出現形式主義等問題。
1.要整合好閱讀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關系。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的時候,聲音和圖像代替了文章的語言文字,容易讓學生忽略仔細閱讀文本。而多媒體課件教學是出于輔助和從屬的地位,要把握好教學中誰主誰副的關系,衡量好它們之間的關系。
2.閱讀教學中展示的畫面和圖像要適量。對于小學生來說,想要深入地學習和理解語文教材中的文字和語言魅力,就要在學生對文章整體熟悉的基礎上,再由教師指引學生發揮其獨有的想象力去感受語言文字描繪的具體場景以求產生情感的共鳴。然而,現在的語文多媒體教學,非常直觀地把文章之中奇特而美妙的風景展示給了學生,造成了學生思維的形成過程具有依賴性和懶惰性,造成了學生旺盛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枯竭,思維能力達不到有效地開發。
3.多媒體條件下的閱讀要重視激發情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大多數語文教師在設計多媒體課件時,往往會為了迎合學生的口味和興趣,考慮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力和活躍課堂氣氛,這樣的課堂顯得熱鬧,但是實際上學生掌握的知識點比較少。語文課的魅力在于依靠學生從閱讀中感悟出道理,學生的個體悟性不同,對文章的理解程度也就不同。應用多媒體教學,就會無形之中忽略了“悟性”能力的培養,學生學習語文和理解知識就會流于形式,難以深層次地把握學生對文章的認識,把這種“悟性”留在了表面層次上,很難真正地把握住語文文字隱含的特殊感情。
4.使用多媒體教學要從教學實際出發。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利用多媒體教學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低年級的語文識字教學階段,多媒體的運用要考慮學生的特點,從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不能只顧教學形式的豐富和熱鬧,忽視知識的教學。在閱讀教學中,要根據閱讀內容提供適當的教學課件,如果多媒體教學脫離了最終的軌道,就不能充分地發揮多媒體的輔助作用。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