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把“語文綜合性學習”納入語文課程體系結構之中,與“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并列,這是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個突破,也是語文課程內容的一個新亮點。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置旨在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創新實踐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有效教學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本質上是一種創造性學習,它注重于學習方式的自主、實踐、綜合,又注重于過程的開放和互動,具有綜合性、自主性、開放性、實踐性、探究性、創造性、靈活性等特征,綜合性學習以加強語文課程內部諸多方面的聯系,加強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協調地發展。
一、綜合性學習與閱讀教學密切照應
綜合性學習是一種綜合性、開放式的學習,能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學。它必須緊貼課本,在課文內容、題材、體裁等某一方面作出適當的拓寬或延伸。閱讀教材中,每單元之間的課文是相互關聯的,綜合性學習也就可以成為該單元的有機組成部分。以蘇教版第八冊第二單元為例,本組課文安排了《走,我們去植樹》《燕子》《沙漠中的綠洲》等課文,這些課文分別講了植樹的好處、保護動物和環境的重要性。該單元就可以以“保護環境”為主題設計活動。據“保護環境”這一母課題,又可以按層次遞進分成這樣幾個子課題:
1.聯系生活實際,說說植樹有哪些好處(實地觀察,交流介紹)。2.小燕子什么地方可愛?春天美在哪里(搜集資料,匯報成果)?3.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演講比賽)。4.大膽想象,如果人類大肆破壞環境,地球將會怎么樣(寫作)。
學生在逐個進行上述活動時,在興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資料,自行安排觀察時間的方式,自行設計匯報成果……當學生津津有味地談著植樹的好處時,頭頭是道地從植樹的重要,談到要用實際行動綠化祖國的決心,談到保護環境的重要。
二、綜合性學習與社會生活密切聯系
綜合性學習若刻板地與每一單元閱讀教學聯系,未免使這一充滿智慧的學習方式缺乏靈性。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教師可以借助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進行綜合性學習,使學生在廣闊的生活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他們的知識,提高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辦報紙、演課本劇、舉辦詩歌朗誦會、進行書法比賽等。這樣的形式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有利于學以致用和學文育人。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進行參觀訪問;組織學生作社會調查,寫調查報告等,這些綜合性學習都有利于使學生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同時生活中的許多問題依賴于語文這個工具。教師要引導學生扎根在社會生活的這個天然教室,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課文,并運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到生活中去實際應用,發揮語文的交際功能、傳播功能。比如讓學生寫廣播稿、倡議書、借條、招領啟事,辦手抄報等。這樣,綜合性學習就能把生活與語文緊緊相聯,把學生今天的學習與未來的發展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來。
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師必須運用智慧,創造性地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綜合性學習課堂。讓學生在活動中真正有所收獲。
成功有效的教學在于教師和諧、開明、優質的工作,在于學生能從中獲取他人生的未來。“綜合性學習”的內容和形式是多樣的,它沒有現成的教材、案例,靠的是執教者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有效地開發課程資源,為學生拓寬學習的空間、時間,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使他們在廣闊的時空里學語文,用語文,開闊視野,豐富知識,砥礪能力,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俗語說:“給人一魚,只供一粥一餐,授人以漁,受用一生。”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綜合性學習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廣闊天地。綜合性學習課程這一課改亮點,也將會成為語文教學的創新亮點,教師和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也將得到更大程度的培養與鍛煉。要把握這一教學創新亮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鍛煉他們的創造能力,開拓一條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之路。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