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寫作是部分學生望而生畏的學習內容,也是部分教師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小學習作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教師要培養學生習作的興趣,使學生由想寫、會寫到樂寫。運用作文游戲、創設寫作情境、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關鍵詞]作文;興趣;情境;嘗試
部分小學生怕寫作文,這是客觀存在的問題,再加上“為作文而作文”的教學禁錮了一部分語文教師的教學思路,使學生“畏作文如老虎”,激不起寫作興趣,也就談不上提高寫作水平,因而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尤為重要。
近年來,筆者在作文教學中關于如何誘導和培養學生習作的興趣方便做了一些探索,在指導學生作文時不再是采用單純的在課堂上進行機械呆板的說教方法,而是適當地把作文教學目的、內容、手段寓于游戲、活動之中,使學生在游戲活動中興趣盎然,變苦學為樂學。下面具體介紹如何指導學生“快樂”作文,培養他們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運用作文游戲,使學生想寫
在指導學生進行人物外貌描寫的訓練時,教師應摒棄以往的先教后寫的教學模式,而是引導學生開展一個人物外貌描寫的作文游戲“猜猜他‘她’是誰”。具體做法是,每個學生仔細觀察班上某一位同學的外貌特征,然后寫一段話,并注明被描寫者是誰,最后叫作者讀給大家聽,并讓大家猜。如果被猜中則說明小作者觀察仔細,描寫準確。如果幾次都沒被大家猜中,說明小作者沒有抓住人物特點,就罰他‘她’說說自己的外貌特點。這個游戲既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再見縫插針地講解有關寫作的知識,使學生明白外貌的描寫不要面面俱到,更不能千人一面,而應抓住最足以表現人物特點的方面來寫,這樣循循善誘,學生就想寫、愿寫、樂寫了。
二、重視創設情境,使學生會寫
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有材料可寫。這樣就不至于學生面對教師布置的作文題而感到無從下手,因沒什么可寫而陷于僵局。因此,教師可以根據作文要求,根據學生寫作過程中的特點,精心設計出一些與教學目的相關且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情境。如在一次“一張珍貴的照片”的寫作練習中,教師發現學生的作文沒能準確地把握住自己對這張照片的感受,沒能具體生動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作文寫得空洞,不真實。于是可以要求學生把照片帶到班上來,然后組織學生一起來回憶照片的來歷,講述照片的故事,并陳述自己珍惜這張照片的緣由。當發現學生們都情緒高漲,躍躍欲試時,教師再趁熱打鐵,再一次布置“一張珍貴的照片”的習作,學生們都迫不及待地拿起筆,一氣呵成地把照片的來歷生動形象地敘述出來。這樣通過創設情境,激發情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寫作內容,使學生能寫出文章來,而且還使學生養成熱愛生活的良好習慣,引導他們積極去體驗生活,善于從生活中發現寫作素材,并進行積累,這樣作文就有素材可寫,也就會寫了。
三、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使學生樂寫
教師可以設計“誰是班上的小作家”的活動。先在班內利用板報寫出幾則文章的開頭,然后讓學生自由想象文章的經過和結果。寫好后貼到板報上,讓大家來評比,評出本班的“優秀小作家”。這個活動開展以來,學生們興趣高昂,積極響應,連平時不太喜歡作文的學生也紛紛參與進來。筆者認為,這樣的活動既可以有效的增強和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又可以促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又能吸引學生大膽嘗試,表現自己。
興趣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前提,也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一旦對作文產生了興趣,就自然而然的由“怕”轉為“愛”了,寫作的熱情與欲望因此高漲,就能“海闊天空”地創造性發揮自己的寫作能力,就能自覺、快樂、盡情地投入到寫作中去。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