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一個學生一旦對學習英語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把學習看成是他自己的愿望和需要,他學起來就會精神愉快,不知疲倦,越學越愛學。因此,對于教師來說,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關鍵詞]高中英語;學習興趣;高效
一、運用真情教學
教學是門獨特的教學藝術。獨特之處在于它是師與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最根本的就是與學生心靈的溝通,建立真正的師生感情,使師生能在輕松、愉快、和諧的氣氛中教和學。
高尚的真情。教師高尚的真情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去,用自身的真情喚醒學生的真情,使學生輕松地掌握思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鍛煉能力,啟迪學生的創造能力的目的。
二、采用巧妙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形成最佳課堂氣氛的重要保證,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教學方法的恰當選擇與發揮,是教師創造性與教學藝術性表現的主要形式。在一般情況下,一個教師挑選各種教學方法的能力越強,那么他的教學技巧與技能就表現得越嫻熟,越新穎,課堂氣氛就越活躍,學生表現出的態度越積極,教學效果當然也就顯著。教有定則,但教無定法。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和實際條件,個人的教學風格和特點,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上每一分鐘的作用。
用有趣的口訣幫助記憶。英語中的語法規則、詞的用法區別、發音規則等,常讓學生迷惑。有鑒于此,教師可編些口訣來幫助學生記憶,降低學習難度,使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升溫。如oo的長短音,編“三字經”:煮毛木,看了書,腳送[u],立后屋。除之外,讀[u:]前面7個單詞是:cook, wool, wood, look, good, book, foot;接著是幾個動詞過去式:took(take), stood(stand),mistook, understood; 然后是一些“后屋”,classroom, bedroom, meeting room等等。教師只要常收納,多積累,勤總結,有趣口訣就會源源不斷,教學也會趣味橫生。
教學中穿插多種多樣的競賽。學生具有進取心和榮譽感,尤其在市場經濟競爭的熏陶下,學生的競爭意識更加激烈。自編短劇調動積極性。把課文內容改寫成短劇,讓學生們在課堂上進行表演,最后再讓學生評選出最佳演員。這種方式既讓學生們掌握了課本上的語言知識,又提高了學生們學習的興趣。教師要讓學生學了英語后,要會開口說英語。為此,每節課教師都花五分鐘左右時間讓學生到講臺前表演他們自編的課本劇。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復習舊課,而這種復習不是簡單的重復,而一種創造,是語言的活用,從而加深對新學內容的理解,最終達到“學以致用”。自編自演課本劇,讓學生在笑聲中復習,鞏固舊知識,避免了讓學生緊張得窒息的提問復習法,而收效卻遠遠超過后者。
三、創設英語對話情境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的課程,離不開聽說讀寫,說話人準確表達自己的意圖,說話人及時適應表達者的語言習慣,準確理會,種種情況都受某一情景的限制。由于受母語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的影響,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表達時會不知不覺地陷入了中國式的英語誤區。因此創設一個相對寬松、和諧的英語環境,讓學生置身于語言表達的氛圍中,從而產生一種意想不到的效果。這種語言環境的設計要以外語知識為目標,以能力、素質培養為核心,教師通過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生活習俗、歷史文化及地理環境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語言的興趣,學生一旦對英語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達到教育者所要達到的目標。
我們要了解國家的文化、風俗習慣,提高交際的準確性,在課堂上,教師教授語言的同時,要滲透文化,把語言教學置于跨文化交際環境中,抓住文化障礙、誤解和沖突的焦點,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正確得體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對于英美人士的宗教信仰、行動去向、年齡、婚戀狀況等方面的個人隱私,要采取回避態度。教學時,如正逢西方節日,應該為學生講述有關節日的故事及風俗,如愚人節、感恩節、萬圣節、圣誕節等等。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