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大氣上檔次”是“漢語盤點”評委會公布的2013年度十大流行語之一。這個熱詞曾出現在電視劇《武林外傳》和電影《甲方乙方》當中。2013年后,它頻繁出現在各種媒體報道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2014年3月1日,我們分別使用央視網搜索、人民網報刊搜索和百度搜索進行了檢索,結果顯示:央視網搜索檢索出相關視頻11條,人民網報刊搜索檢索出相關新聞26條,百度搜索檢索出相關結果約9,410,000個(包括約843,000篇新聞全文和57,800條新聞標題)。根據我們對人民網2013年3月3日新聞的抽樣統計,當日新聞中含“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共15條。這些數據能體現“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高使用頻率,至于它在國內著名高校自主招生考試題目中的出現更是凸顯其熱度(參見《重慶晚報》2014年3月2日報道)。不妨先看看它在主流媒體中出現的例子:
(1)從過去單調的賣化肥、配種豬,到今天的賣汽車、配電腦,農村墻體廣告的內容,從土里土氣逐漸變得“高端大氣上檔次”,這從一個側面展現出農村消費市場的變遷。(《人民日報》2014年2月12日)
(2)這亞洲杯預選賽最后一道坎還不知道能不能邁過去,國足倒是已經可以去和巴西、阿根廷等強隊過招了,中國男足的形象似乎頓時變得高端大氣上檔次起來。(《北京晚報》2014年3月3日)
上面例子中的“高端大氣上檔次”是被當作形容詞使用的,這時它已不再等同于“高端+大氣+上檔次”之后的意義,而是形容某些程度深的屬性,部分情況下甚至由于這種程度深而產生貶義色彩(如例2),這反映了詞匯的創造性使用和超常規語義搭配所帶來的語義增值現象。從這個角度看,語言上的“高端大氣上檔次”個案驗證了當前流行的構式語法理論的觀點:整體的意義大于部分之和,構式的意義并不等于其組成部分的簡單相加。[1]
從構式主義理論看,語言是構式的大倉庫,所有層面的語法分析都離不開構式:學得的形式與語義或話語功能的配對,包括語素、詞、術語、部分有詞匯填充的短語格式或完全沒有詞匯填充的短語格式。任何語言格式,只要其形式或功能的某些方面不能從其組成部分或其他已經存在的構式中得到完全預測,就應該看作是一個構式。此外,即使有些語言格式可以得到完全預測,只要它們的出現頻率很高,這些格式仍然會被語言使用者存儲為構式。據此看來,“高端大氣上檔次”可以視作一個構式,其表層形式上的差異就意味著意義上的差異。[2]因此,“高端大氣上檔次”在語料中出現時的一些細節特點也值得注意:一是中間的頓號經常被略去,這說明高頻使用使得人們越來越傾向于將它當作一個整體來使用、記憶,如它在例(3)中受程度副詞“最”修飾的現象就是這種整體凝固性的顯性體現。二是部分情況下被加上雙引號使用,這一方面反映了人們熱衷于引用熱詞,因為熱詞類似于熱鏈接,既能吸收受眾的關注又能通向大量的熱點信息,這也是文本互文性特點的一種體現;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說話者在部分語境下表達揶揄、反諷等言語行為意向的需要及這種需要的語言手段上的實現(如例4)。
(3)東莞籃球中心建成之前,中國最“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球館,莫過于北京的萬事達中心(原五棵松籃球館)。(《東莞日報》2014年3月4日)
(4)一個在內地遭調查的高級騙子,如何還能在香港如此“高端大氣上檔次”?哪來的錢?誰給的錢?(《國際金融報》2013年11月12日)
“高端大氣上檔次”不僅有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前身,而且還有一個更為“瘦身版”的縮略形式——“高大上”。這反映了人類行為普遍遵從的省力原則在言語行為上的體現,也就是交際中盡可能地求省求簡。同一時間,我們又以“高大上”為關鍵詞進行了檢索以便了解瘦身之后它是否依舊很熱。結果顯示,央視網搜索出相關視頻50條;人民網報刊搜索出相關新聞92篇(其中3條出現在新聞標題位置);百度搜索出相關結果約15,600,000個(包含約470,000篇新聞全文和217,000條新聞標題)。這說明縮略形式“高大上”有著更高的使用頻率,蓋其原因是縮略之后不僅使用起來更為經濟省力,而且也更容易突破人類語言處理能力的[7+2]組塊容量的限制。
下面看看它在媒體中的一些使用,如:
(5)傳銷已經“高大上”你防得住嗎?(《央視財經評論》2014年2月21日)
(6)天文臺同聲傳譯“星你”大結局網友驚呼“高大上”(《華商報》2014年2月25日)
不僅如此,“高大上”也算得上是“熱”到無處不在,根據我們在中國知網的檢索,它還出現在期刊論文的標題里,如:
(7)羊絨業發展也要“高大上”(《標準生活》2013年第11期)
(8)高大上選址記(《中國企業家》2013年第24期)
(9)形象轉求高大上王雪紅借新營銷尋求復興(《IT時代周刊》2014年第1期)
“高端大氣上檔次”及其縮略形式的熱極一時還體現在一系列類似說法的衍生,如低調奢華有內涵、奔放洋氣有深度、時尚亮麗小清新等。這體現了一種被稱為“語詞模”的新詞新語產生機制:大多數的新詞新語都有一個現成的框架背景,這一框架背景如同造詞模子一樣,能產生出批量的詞語。[3]
語言描述我們對于現實世界的識解,它和社會是共變的。意義更是相對于情景而言的[4],因此,對熱詞意義的理解也要參照包含著大量世俗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社會情境。換句話說,談熱詞不能脫離社會情境,談社會情境又不能不談時代特點及其成因。“高端大氣上檔次”以及“白富美”、“高富帥”、“土豪”等熱詞的流行更是一面反映當下社會情境的鏡子,折射著當時的社會熱點和人們的認知體驗,也因此特別值得我們去反思。
參考文獻
[1][美]Adele E. Goldberg著,吳海波譯.運作中的構式:語言概括的本質[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美]Adele E. Goldberg著,吳海波譯.構式:論元結構的構式語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3]李宇明.詞語模[A].邢福義主編.漢語法特點面面觀[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
[4][美]Fillmore著,胡明揚譯.“格”辨[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大眾傳媒的語言文字規范化問題研究”(課題編號10BXW007)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