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杉資本副總裁
專注移動互聯網
早期投資
本人郵箱:
ccao@sequoiacap.com
圣誕節恰巧是一個數字時代偉人馮·諾依曼的110周年誕辰。
第一臺“馮·諾依曼結構”的計算機誕生至今60余年,計算已經滲透到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一個最主要的載體就是互聯網,這是計算機時代的最偉大發明,未來的無限可能都會在互聯網中發生。這股力量幾乎是不可逆的。
當前階段的互聯網最主要的事情是“搬家”,把現實世界進行數字化,然后搬到互聯網上來。做投資時經常會問:“這個互聯網應用的現實基礎是什么?”其實這是當前互聯網階段最主要的方法論,沒有很多的炫酷模式。在這個階段,現實中不存在的需求在互聯網上沒有生存之地。比如Yahoo之于報紙、Youtube之于電視臺、Facebook之于熟人關系、Whatsapp之于通訊錄、Amazon之于百貨商店、Wikipedia之于圖書館。
這樣的“搬家”不是簡單的數字化,更重要的是之后的應用可以基于極低成本的計算而不依賴于人力。所以“搬家”之后,這個領域基本上就會被革新。最常見的如“中介消失”“信息不對稱的生意沒得做”“時間等資源被更少地浪費”“長尾有了生存之地”等。這樣的“革新”在某些領域進展順利甚至成熟,而在更多領域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這里想分享一些引子,有大有小,希望引起更多的回應和解決辦法。
教育:私塾——現代學堂——高等教育的進化,讓我們看到了先進教育方法的威力。現在的教學方式能否利用互聯網進行一次大的變革?根據每個人的天賦、階段,推薦給他下一步應該學什么?看完一本書能推薦下一本應該看什么?一個學物理的學生能否與愛因斯坦對話,就像他唯一的徒弟?
農業:作為第一產業,它的規模和重要性不用多說,但它的進步速度可以更快。農產品很貴但農民受益不大,最大的受益方是交易市場和多重中間人。農民種什么,能不能C2B,一對一預售?
工作方式:看到一些中小規模的公司在進行著不錯的異地辦公協作,但絕大多數公司還不能做到。如果以后工作可以做到脫離物理空間限制而同樣保持高效,那么城市就成了一個好很多的地方,少了擁堵、省了時間資源。
思考方式:每個人每天都會有問題,都會進行思考,如果能改進每個人的思考方式,那整個社會的進步速度會進一步加快。是否可以提煉思考方式讓每個人去follow?是否可以實現實時、有效的群體思考?是否可以方便地把進行到一半的思考做存儲?
風險投資:雖說投資對象是互聯網創新者,但行業自身沒有互聯網化。以后項目能否通過網絡被自動推薦?考察項目時能否速度更快、更準確?能否進行某種程度的自動篩選?如果有人在這方面有突破,可能他就能革新我們這一行了。
“搬家”之后下一步是什么呢?可能是“人工智能”吧。做完了數字化,現實世界、人類可以和機器進行有效溝通,實現了融合。機器人的優勢將得到釋放,滲透到地球每一個角落。沒準如《奇點臨近》一書中所說,2045年人類要將舞臺讓給機器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