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早期,秦濤招聘時遭遇尷尬一幕。一位在行業內可圈可點、有著10多年互聯網經驗的人士給了他當頭一棒,“為什么要給幾個孩子打工? 跟一幫子小孩玩,不靠譜!”作為面試官的秦濤遭遇“被面試”。
所謂“一幫子小孩”,是指中華萬年歷創始團隊過于年輕。秦濤1987年生,其他4位聯合創始人年齡相當,他們在2010年剛走出校園。最夸張的一次是在某商務場合,還有人將身材瘦小的秦濤當成出來“打醬油”的高中生。
就是這么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團隊,在短短兩年多時間,將一款簡單至極、不被常人看好的“日歷”應用,做到過億用戶規模。秦濤的志向遠不止一款小小的日歷。他們的產品以日歷為載體,還提供記事本、日程管理、語音記事、圖片記錄、天氣信息等功能。而且,他們現在要做的是云存儲。
秦濤,業內人稱濤哥,畢業于武漢大學計算機類專業,跟雷軍、陳一舟、陶闖是同門師兄弟。濤哥還在讀大四時,一位天使二話沒說,就給了500萬元創業啟動資金。后來濤哥遠離北上廣一線城市,跟隨天使投資人來到南京。
“五虎將”的多次試錯
濤哥自稱農村來的“偽重慶人”,家鄉離重慶市區50公里,是“城鄉結合部長大的野孩子”。高中時代的濤哥沉迷網絡游戲不能自拔,像是不務正業的“問題少年”。晚自習逃課,每天通宵打游戲,經常被查房老師揪出來當反面教材。但因成績還不錯,老師只能無奈地讓其放任自流,“你可以不學習,但不要影響其他同學”。
“非典”那年,城里所有網吧關閉,濤哥騎上自行車前往三十幾公里開外的鎮上,只為打《傳奇》。“中學時代,我的生活費全部貢獻給了陳天橋。”濤哥操著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咧嘴一笑。現在,濤哥對待游戲的原則是:“寧可回家種田,不寫一行游戲代碼。”
“當時挺叛逆、挺調皮。打游戲但不學壞,不抽煙、不喝酒、不搞其他事。”游戲玩到一定程度,濤哥終于頓悟,金盆洗手,因為他又迷戀上游戲外掛等偏技術性的玩意。后來濤哥以600多分的高考成績報考了武漢大學國際軟件學院。
軟件學院的開發氛圍濃厚,濤哥如魚得水,把所有精力投入到軟件開發當中。“不上課,成績不好,又沒女人緣,沒有青春,純屌絲的那種。”在校園醉心于搞軟件的他,也成為中國最早一批從事Android開發的個人。2008年,看到谷歌推廣的Android之后,濤哥陷入瘋狂狀態,立馬買了部谷歌G1手機研究起來。當時Android市場遠未形成氣候,但他感覺Android在中國一定會火。
在校時,濤哥帶著20多個團隊做軟件服務外包和SP服務,還向校長申請到一棟即將拆掉的廢樓作為辦公室,盡管有窗沒玻璃,連電都沒通,但他非常知足。當時的他們比現在活躍,經常跑去北京等城市參加互聯網行業的各類論壇,還貢獻過一些源代碼,在圈內也是小有知名度。他說,那時賺的全是美金,最大一筆單子能賺幾萬美金,“很爽!現在中華萬年歷賺的錢還不如大學時多。我們幾個人一沒錢、二沒背景,我找老婆就是靠自己賺的小錢。”濤哥成為了團隊中最早結婚、生子的,在他看來這是一項家庭責任。
大學畢業時,5個人都拒絕了知名公司的Offer,執意創業。濤哥的舉動當然也遭遇母親的強烈反對:“去大公司打工是多體面的事情!這么高的工資不拿,非要折騰?!”濤哥態度決絕,只有四個字:“反對無效。”后來他還奢侈了一把,花了20多萬元買了一個叫“youhui”的域名。
的確,如果不是創業,濤哥和4位聯合創始人可能已經成為微軟、“BAT”、聯想、搜狐等公司的產品經理或技術經理,過著舒坦又體面的生活。大學生創業失敗率非常高,與濤哥同期創業的另外幾個團隊已經散伙。“我們也不想談多么偉大的抱負,活著比什么都好。”
來到南京后的很長一段時間,5個人一邊做軟件外包,一邊又嘗試了近20個移動互聯網項目的開發。天氣、外賣、詞典、旅游類等各種類型的App都做過。他們當時做HiDict詞典時比較早,競爭對手很少,比金山詞霸還火。商旅類應用“易行”,有點類似手機版的“去哪兒”。當時“去哪兒”還希望邀請濤哥的團隊加入。
試水過程中,大學生創業經驗不足的“通病”嚴重暴露,團隊建設成為首要門檻。因為沒有中層,5位創始人之外都是初級員工,沒有培養出能獨當一面的干將,每個項目做下來又苦又累。產品效果和預期總有差距,想到的事情難以執行到位,產品不夠好,對市場的理解不夠透徹,對時機、節奏的把握不夠準確……“有些App做得太早,有些領域涉入又太晚。”比如,他們的“易外賣”比布丁外賣還早,在應用榜里面Top 10的應用幾乎全做過,但都失敗了。
濤哥反思,前期屢敗的真正原因在于不懂用戶、不懂產品。“懵懵懂懂做了很多軟件。以為有技術就很牛,并不懂怎樣利用技術為用戶創造價值。”一次次失敗、一次次陷入迷茫,“五虎將”開始出現各種意見分歧,他們在同一件事情上的期望值也不同。讓濤哥特別欣慰的是,盡管經歷各種波折,兄弟們依然團結在一起。他坦言,面對家庭、現實生活等各方面壓力時,團隊曾經想到過退縮。但是在2011年9月之后再也沒猶豫過——中華萬年歷的出現讓他們找到方向。
靠日歷實現彎道超車
中華萬年歷的出現純屬偶然。如同很多移動互聯網公司熱衷做簡單的小應用一樣,濤哥做了一款日歷當作練手。但濤哥萬萬沒想到,2009年9月,這款小日歷火了。投放到市場后,一個月就突破百萬級門檻。這就是中華萬年歷的雛形。
盡管第一款產品“爛到不行”,但與其他日歷相比,中華萬年歷的確有獨到之處:方便查看農歷,便于添加生日等標記。經過無數次失敗之后,濤哥發現兩個直擊用戶痛點的功能足以引爆一個市場,“那款產品UI更細致,功能更貼近用戶”。
在當時,同類產品“365日歷”已經上線3年,用戶規模占據絕對優勢,還拿到摯信資本幾百萬美金投資,在資源、資金方面遠遠優于中華萬年歷。同行、投資人都斷定中華萬年歷這款產品肯定沒戲。但濤哥似乎鐵了心,還徹底放棄易外賣、外包、電商等賺錢項目,專注中華萬年歷這一款距離現金流非常遙遠又難以預測未來的產品。“當時做外包還有幾百萬元的收入,現金流非常健康。”
濤哥的決策自有道理。365日歷更像美國的Calendar或蘋果日歷,但中華萬年歷更強調中國傳統的皇歷、周公解夢等本土特色。通過前期市場反饋,他發現中華萬年歷這款產品屬于剛性需求、高普適性、高黏性的產品,用戶一旦使用,難以離開。看好產品未來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日歷適合初創型公司,不像外賣、商旅類等App,需要花費很大力氣整合供應鏈。
這次,濤哥的決策沒讓團隊失望。起步晚3年的中華萬年歷很快對365日歷實現“彎道超車”。產品上線一月,用戶到100萬,9個月后沖到1000萬。之后,用戶規模快速超過365日歷,也迎來了DCM數百萬美元融資。2013年年初,中華萬年歷達到5000萬用戶,至今已經破億。“365走了一個和我們反方向的道路,他們把日歷當作‘看日歷’,我們把日歷當作‘記事本’。”
其間,他們又添加天氣等模塊,成立2年的墨跡天氣當時絕對屬于勁敵。“墨跡年初用戶就破億了,人家陌陌估值也得幾個億美金。我們就是土鱉團隊、慢性子團隊,不值錢。”濤哥爽朗一笑,又開始自我嘲諷。
最好的效果:讓外界摸不清、
猜不透
日歷只是入口。2013年年初上線的新產品,除保留星座、鬧鐘等實用小工具外,強化了云記事、活動、提醒、相機、錄音等5項功能。每個領域都有先入者,中華萬年歷的差異性、優勢到底在哪里?
濤哥的志向是以日歷和記事本為載體做云存儲,這也是早期將公司命名為“隨身云”的原因。為實現既定目標,他選擇“曲線救國”,先做一款接地氣的黃歷,迅速積累用戶,然后再慢慢培養用戶使用云服務的習慣。
這個策略與當時做個人網盤的公司有所不同。濤哥一直認為單純做網盤的方式不妥。“云服務必須要先有載體,服務的價值大于云存儲本身的價值。”濤哥希望把記事、活動、提醒等零散數據,通過中華萬年歷這個入口帶進去,至于用戶使不使用云服務,那是自己的選擇。
早在中國用戶尚未使用Evernote之前,濤哥懵懵懂懂感覺個人云存儲有機會。“但是憑我們的實力、那么少的資金,哪敢說自己做云存儲?誰相信你啊?并且,如果直接做云存儲,早就死了。”的確,現在各路網盤企業價格戰的現狀證明,濤哥“曲線救國”的策略的確降低了企業風險。
真實的情況是,中華萬年歷用戶突破5000萬大關之后,產品開發重點才由“看日歷”轉移到“記事本”。在此之前,濤哥沒敢告訴任何人要做記事的想法。“過5000萬大關,才算拿到做記事本的門票。如果過早做,早就被狙擊了。”
“讓外界摸不清、猜不透”,這正是濤哥想要的效果。濤哥執著于做記事本基于如下判斷:首先,在未來,Word的“.doc”不是主流文件格式,數據也沒有文件格式之分;第二,手機等移動設備是最重要的數據來源,而不是PC。他希望通過用戶數據牢牢綁定用戶。
如此一來,中華萬年歷變成了“Google Calendar + Evernote”。但與前兩者不同,濤哥的主戰場在中國。2013年春節,算是中華萬年歷的個人云存儲功能推出后的第一個年關,用戶數據劇增。為了保證數據流暢傳輸、用戶問題及時反饋,濤哥大年三十晚上直接陪服務器部門的同事一起值班,還順便當起客服。
濤哥透露,2014年產品開發的主題圍繞“用”做文章,他要讓中華萬年歷成為一款生活助理。對著手機說出“3點鐘跟Lucy開會”后,中華萬年歷能自動給Lucy發送開會提醒短信,之后還會提前通知主人開會時間;新版本的產品還有協作記錄功能,允許邀請好友參與;不同賬號之間能共同記錄同一件事情,內容實時同步。
“以前的產品簡直是垃圾!”
濤哥與他的團隊為何能讓一款看似門檻不高、從未被看好的產品活到今天,還不停創新?濤哥的答案是:敢于不停地推翻自己,跟同質類產品拉開距離。
“60多個人,只做中華萬年歷一款產品,做了兩三年還是這個屌樣,我自己都不滿意。”濤哥謙虛,他提出四個“不夠”:錢不夠多,團隊不夠強大,用戶不夠多,用戶黏性也不夠。當前產品的黏度遠遠低于他的預期。其實中華萬年歷已經有很多鐵桿粉絲和重度用戶,比如梁靜茹、胡歌等。
隨著產品功能的不斷完善,濤哥經常感覺之前的產品簡直就是垃圾。產品討論會上,他激動地提議添加一項非常棒的功能,但兩周過后,又著實看不下去,直接犀利地唾棄自己先前的提議“如同狗屎一樣”。“這個過程真的很痛苦。”濤哥因此經常被團隊開玩笑說:“你就是賤人,上周說很好,過兩天又說是狗屎。”濤哥說,開始也不太敢承認,但后面逐漸學會不斷超越自己、否定自己。
“其實最大的挑戰在于自己。我是產品經理,要敢于否定自己,學會權衡好真正的用戶需求。”尤其用戶過億時,需求各異。同樣一個功能,有人評價非常棒,有人卻視為垃圾。“產品經理要拍板,決策錯了必須自己扛;對了也和你沒關系,因為這本來就是產品經理的職責。”他們還配備兩位同事,專門負責收集中華萬年歷設計中“最垃圾的體驗”,每周提交報告。
秦濤熱愛產品,更傾注了十分心血。他感覺每次面對改版后的新產品,都有種初戀情人牽手的感覺。同事們都知道,濤哥一直強調“要尊重用戶的手機和電池”,拿APK(Android安裝包)來說,即使騰訊的安裝包也有幾十兆,一般公司可能將APK起碼做到10M。但中華萬年歷的技術能將安裝包壓縮至不到5M,都是出于為手機“減負”的考慮。為此,他們還砍掉動態效果等太過花哨的功能。中華萬年歷未到100萬用戶之前,濤哥逢人就有推廣安裝的沖動。
很多人都會質疑,中華萬年歷到底怎么賺錢?他們手握3000萬的月活躍用戶,還有不錯的廣告位。但他卻一如既往拒絕傷害用戶體驗的廣告。他說,賺錢容易分心。一旦老想賺錢,心思可能不再放到增強用戶體驗上了。濤哥有更長遠的打算,他們很重要的一個盈利模式是和運營商合作,進行無線流量上傳包月,比如向用戶收取10元/月的費用。
“我們是把鞋子脫了,光腳不怕穿鞋的。我們有勇氣、有起點、有規劃,敢于放棄高薪創業。”濤哥不懼巨頭,不喜歡炒作“云”等各種概念,更不會刷榜沖數據。他們只要用戶,終極目標是:替換掉賣掛歷和賣記事本的兩個傳統行業,成為該領域第一名,“做一款每天在地鐵上很多人都在用的產品”。
QA秦濤
Q:近一兩年,最關注哪些方面的管理經驗?如何學習?
A:做為總經理,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尋找合適的人,以保障團隊的執行力。由于自己非常年輕,并不是那么具有說服力,招人、留人等方面進行了很多學習和摸索:(1)與HR一起共同完善招聘體系建設。(2)坦誠對待所有同事與參與面試的人。(3)好的公司業績能自動吸引人才,所以不斷要求團隊精益求精。
Q:創業這幾年,最經常面對的迷茫是什么?
A:不斷試錯,導致公司業務調整,在困難的時候留不住優秀的人才。因為當初團隊是大學生團隊,我們從學生時代開始出來創業,產品及管理經驗都非常欠缺,對很多事物的認識都較為片面和淺薄。公司早期都在不斷地試錯,做了很多東西,但沒有取得較好的結果。看到了、做不到,導致團隊沒有執行力,優秀的人才離開。這個時候應該是最迷茫的,經過反復地多次磨煉,不斷地學習和成長,我們逐漸認識到戰勝自己比戰勝對手更難。
Q:創業過程中,家庭給到的幫助大嗎?
A:在大學剛創業時,跟女朋友相識,之后結婚并一路走到現在。非常感謝她的一路陪伴和支持。困難的時候,是她的鼓勵和理解,讓我有勇氣繼續面對。在遇到問題時,是她提醒,要我學會寬容。她在生活上幫我打理好一切,創業路上妻子的支持是離不開的!
Q:經歷了幾次創業?每次的經驗是?
A:從2008年開始,我們一直從事移動互聯網相關的事情,不斷地試錯和野蠻生長,但是都保持了業務和團隊的可持續性。我應該算是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創業了,最大的領悟就是一個生意做得好不如做得持久,活著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