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對于“什么是企業級安全”這樣一個話題,不同的人也有著不同的答案。
在金山安全CEO沈晨的眼中,企業級安全意味著在安全領域的獨立和專注。這樣的答案應該會有很多人贊同。不過,除此之外,沈晨還提到了一個在企業級領域很少出現的詞匯:互聯網思維。
專注:縮窄防護邊界
提到金山毒霸,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而今的金山安全,實際上就脫胎于金山毒霸。2001年,面向消費市場(2C)的金山毒霸產品問世。一年后,企業級產品(2B)出現。在隨后的11年中,金山的企業級安全業務一直都是以業務部門的形態出現的。
2013年3月,金山企業級安全業務正式獨立分拆,成為獨立公司,其被命名為金山安全。這種分拆一方面迎合了金山集團整體的發展方向,同時也給予了企業級安全業務更大的發展自由度。
沈晨認為,金山安全所做的事情,同金山旗下的所有業務都不同:“金山安全的定位是做國內自主的獨立安全廠商。”在他看來,只有專注才能做好企業級安全。
“安全的邊界應該是越來越窄,而不是越來越寬。”沈晨表示。他舉了一個例子:如今互聯網業界通行的模式是,吸引用戶安裝免費的軟件,然后以此為入口為用戶推送各類應用。這樣一來,用戶所需要防護的內容不由自主地會越來越多。“而真正純粹做安全的企業,是以安全為唯一價值。我們要讓用戶的防護邊界變窄,而不是變寬,才能保護你所持有的設備。”沈晨說。
沈晨認為,專注做安全的人和做互聯網的人思維方式是不同的。互聯網公司價值體現的一個方面在于,其要覆蓋盡量多的客戶端。“安全的價值取向是,我們徹底地把安全作為唯一價值提供給用戶。”他表示。
理念:具備互聯網思維
聽起來,像金山安全這樣的企業級安全公司,與互聯網公司應該是格格不入的。但是恰恰相反,沈晨卻找到了“求同存異”的一種方式。在他看來,盡管二者的商業模式不同,但是互聯網公司的經營理念卻值得學習。
這種理念,就是互聯網企業所倡導的“C型敞口”規劃。在我們的印象中,一直以來企業級廠商大都是埋頭于研發和銷售,而在應變和決策能力上往往會比市場慢半拍。但是對于金山安全卻不是這樣。在這家公司里,沒有常見的銷售到研發、研發到市場,然后再“教育用戶”的流程,取而代之的是壓縮流程,由產品經理直接在用戶論壇上尋找用戶反饋,直接去與用戶溝通、討教改進建議。
沈晨將這種模式稱之為“大炮碰刺刀”。他笑談說,其“學習自小米”。實際上,在金山安全,這種模式不僅適用于與用戶的溝通,也同樣應用在與合作伙伴的合作上。“用友、浪潮等IT公司,既是我們的合作伙伴,又是我們面向客戶的管道,我們完全可以將安全方案交給他們整合,我們專注把產品做好。”沈晨表示。
這種互聯網式的經營理念,聽起來很容易執行。但是實際上,對于金山安全這樣一家以公用事業、軍工以及大型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安全公司來說,實際操作難度可想而知。無論是“C型敞口”還是“大炮上刺刀”,都意味著要重新梳理流程、制訂規劃,并在探索中邊修改邊執行。
這個向互聯網公司學習的過程是痛苦的。不過,其所結出的果實是甜蜜的。如今,金山安全不僅已經開辟出了金融等領域的用戶,同時在中小企業服務上也在不斷拓展業務。值得一提的是,騰訊等互聯網公司也在與金山安全進行業務上的合作。
“我們并不希望一上來就做一個大而全的公司,而且實際上也做不到。金山安全是一個微創業型的公司,我們現在只選擇了比較窄的一個領域,就是我們想用私有云的技術,提供安全的SaaS服務,并把APT防御這個事情做好。”沈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