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移動化、社交網絡的流行正在深刻地改變整個行業,企業軟件也不例外。移動化和社交網絡的流行,讓企業軟件突破了企業這道圍墻,而成為企業整合上下游合作伙伴、客戶以及消費者的工具和營銷平臺,而云計算讓企業軟件的這一變化有了可靠支撐。然而,現實的狀況是,現有的企業軟件架構本身并不能適應這種變化。企業軟件如何演進才能跟上快速變化的企業需求?一個統一的大平臺+眾多微應用可能是未來企業軟件的主流架構。
“最近幾年來,企業軟件的需求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相應地,企業軟件的核心架構也必須隨之變化。”普元軟件董事長兼CEO劉亞東表示。
比如,以前企業應用系統需要面對的主要是企業內部員工在辦公時間用,數量相對有限且可以預知,這些企業應用通常都很完整而且復雜,重點解決效率問題。然而,這一切如今都徹底變了:企業應用軟件從用戶變成了客戶乃至普通消費者,它們可能完全沒有任何IT知識,他們對應用的需求可以非常簡單,但是要求隨時隨地可用。
“現在企業應用軟件的使用對象從用戶變成了客戶和普通消費者,這種變化對IT而言意義重大。因為對用戶IT部門可以提要求、進行培訓,而對客戶只能是IT部門來適應它們。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普元軟件CTO焦烈炎補充說。
為了滿足客戶甚至是普通消費者的需求,軟件本身要盡量做到信息簡化和過程簡化,這就要求IT系統之間的互通性和集成性好;其次,需要為其提供7×24小時的服務;第三,由于用戶可能來自不同渠道,對安全性也有了新的要求。而更為重要的一點是,軟件應能靈活地適應變化,這一切都需要一個全新的軟件體系架構,這就是普元軟件提出的一個關鍵的概念“大平臺+微應用”。
“評價一個軟件架構是否足夠好的關鍵指標是看它是否把大型應用系統“描述”得很清楚。因為大型應用系統通常意味可能要上百人、幾年的開發,而軟件從業人員的流動率很高。如果軟件從體系架構設計上不能保證讓這個系統清楚有條理。用不了太久,就沒人能了解這個系統,系統也將無法維護了。”劉亞東表示。
用劉亞東的說法,好的軟件架構就是讓軟件越“碎(即微應用)”越好。實際上,把企業軟件寫“碎”已經成為他所在公司最核心的創新。把軟件寫“碎”的好處就是,每一個“小碎片”都很簡單,然后拼起來就是一個大系統,就像樂高積木一樣。當然,這些“碎片”之間為了能簡單地組裝成一個系統,需要解決碎片之間的互通、安全等等,這都離不開一個強大的平臺來支撐。
“碎片化應用的背后是云。云將IT基礎計算能力封裝,讓計算力真正變成水、電一樣隨時可用。在企業應用架構中,IT基礎計算能力將被后置到大平臺中,用大平臺來解決應用間的標準統一、差異屏蔽、組件復用,以及移動設備的適配性、統一認證、授權第三方的開放能力……”劉亞東表示。
目前,劉亞東所倡導的這一軟件架構體系已經應用到中國工商銀行的“移動銀行”和中國移動的“營業廳”等項目,通過將“大系統”拆解為眾多“微應用”,實現了簡化管理,同時也提高軟件的可用性。而通過這些項目的檢驗,劉亞東更是堅定了“大平臺支撐碎片化應用(即微應用)將成為未來的趨勢”這一想法。
傳統應用面向的主要是企業員工,而新一代應用的用戶可能是任何人,這一不同引發了對軟件設計的不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