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數據的強勢增長以及大數據、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的興起,企業對數據中心的基礎架構以及數據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DC認為,企業需要重新思考數據中心的設計和建設方式、所需系統及應用的類型,以及運營方式。
數據激增帶來的挑戰
近年來,各種事務和交互所產生的數據呈現出大幅增長的態勢,服務器、網絡、機器、傳感器、攝像頭以及其他無數設備正在連續不斷地捕獲和生成數據,這是推升存儲開支的主要因素。據IDC預測,2012至2017年期間,亞太地區(不含日本)在大數據存儲上的開支將以42%的復合年增長率快速提升。這一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滿足法規遵從以及不可預見的要求和未來分析的需要。
一般來說,企業的數據會分布在多個地點,除了本地外,還可能存儲在不同的數據孤島和第三方數據中心以及高度虛擬化的環境中,從而增加了數據管理的復雜性。因此,IDC建議企業,首先要制訂一項有效的數據管理戰略,并優化存儲層,確保數據安全。企業應當考慮使用一個靈活、可擴展的數據管理解決方案,用以自動保護、恢復和歸檔數據,并對內外部IT資產實施基于策略的管理。
此次由CommVault委托IDC所做的報告是基于對500多名來自中國、韓國、澳大利亞、泰國、馬來西亞、新西蘭和新加坡等亞太國家的IT高管的調研,受訪者涉及金融服務、電信、零售與批發、能源與公用事業等行業。值得注意的是,在500多名受訪者中有100位來自中國,正如CommVault亞太區資深市場總監Daniel CF Ng所說,這一調查與中國市場息息相關。通過調查,IDC發現,中國的IT管理者們在對數據和商業分析重要性的認識以及所采取的行動上已落后于亞太區同行;同時,中國企業在保護數據、災備恢復的具體行動上也明顯滯后于亞太區。因此,IDC提出了數據中心的十大高效戰略,包括虛擬化、現場合理化及整合、運營最佳實踐、自動化工具和軟件、數據中心重新設計、應用合理化、模塊化數據中心建設、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規劃、基于Rack的電源和冷卻系統改造、架構和技術革新。
推進智能數據管理
IDC調研發現,數據管理目前依然是企業面臨的一大困擾,尤其是在大數據和云計算的背景下。大數據加劇了因數據量增加而導致的備份窗口不斷縮小、備份周期越來越長的挑戰,同時提出了有關數據的價值以及所有數據是否應被平等對待(即確定應該保留/放棄哪些數據、在何處存儲數據)的問題。與此同時,隨著亞太地區的企業將數據遷移至云端,因此,將更多地使用虛擬化和云端存儲解決方案。IDC認為,這些解決方案應具有以下特征:端到端保護,數據應該得到保護,而且備份/恢復服務應同時支持虛擬化和云端的數據以及物理服務器上的數據;訪問,應確保對重要數據資產的訪問,無論它們的位置、規模和類型,數據訪問應能服務于不斷增多的用戶,并滿足日益提升的移動性要求;性能,應用性能和備份時間可能受到影響;對數據資產的控制,數據存放位置是企業最關注的一個問題,對活躍度較高和較低的數據提供保護至關重要。
CIO對數據管理的重要性非常清楚,在IDC的調查中,對于“數據備份與恢復解決方案最重要的特性是什么”問題,“能夠管理和保護任何類型的數據”(41%)以及“一個允許用戶通過一體化平臺保護、管理和訪問所有數據的端到端解決方案”(38%)成為被選擇最多的項。CommVault中國區技術總監蔡報永對此表示,采用統一平臺是CIO們普遍的需求,“大家希望打破原來傳統的分離獨立式的管理模式,采用單一的平臺,并對所有的數據類型用單一的平臺來管理,這樣企業才能很好地預測未來數據管理的發展趨勢,以及可以方便訪問到想要訪問的數據?!?/p>
那么采用統一平臺的優勢是什么?CIO們的答案依次是能夠提升存儲與網絡優化水平,并節省成本;能夠更好地防止數據丟失和泄漏;能夠提高災難恢復的效率和可靠性。對此,蔡報永介紹了一個中國用戶的案例。一汽大眾的信息系統中數據類型非常復雜,有結構化、非結構化、文件類型甚至設計文件等各種各樣數據,傳統的辦法是采用不同的解決方案解決不同的數據和問題,使系統非常復雜。后來,他們采用了CommVault的Simpana平臺后,整個數據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并使成本下降。“這不難理解,原來需要投資多套軟件硬件,而現在只需要一套,并且對于數據的維護管理是全自動化的,不需要額外的人工參與?!辈虉笥勒f。
調研結果(中國)
·26%的企業管理著50TB以上的數據;39%的企業預測,其數據將在2014年增長20%~50%。
·數據分布在不同的地點,58%的數據存儲在本地數據庫(比亞太區平均值高26%),28%的數據存儲在本地數據中心,11%的數據存儲在本地的多個站點(比亞太地區的平均值低)。
·中國企業存儲在PC和其他終端設備中的數據比亞太區任何國家的企業都要多。
調研結果(亞太區)
·72%的受訪者將數據的指數增長和復雜性視為最大的數據管理挑戰。
·70%的高管表示,如果數據丟失,他們的財務或運營業務將受損最大。
·亞太區的所有企業目前捕獲84%的交易數據,但僅有效分析了其中的73%。
·38%的受訪者更傾向于一個端到端解決方案,通過單一的平臺來保護、管理和訪問所有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