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由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東南亞營養研究調查報告指出,在東南亞國家,如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以及中國(包括臺灣)等比較發達的國家中,每5位兒童中就有1位是體重超重或肥胖,但每10位兒童中也同樣有1位體重不足。這個調查數據顯示,現在的兒童普遍出現了兩種極端的情況──營養不足與營養過剩。前者最直接的影響是造成兒童發育遲緩,進而衍生出其他健康問題,后者最直接的影響是造成兒童超重與肥胖,同樣也會引發許多健康問題。兩者相比,我國兒童的營養過剩問題更為普遍。
那么,如何讓兒童既不缺乏也不超標呢?從曬太陽、飲食以及睡眠等方面多管齊下,定能讓兒童的營養“轉正”!
多多曬太陽,從戶外補充兒童的維他命D
除了營養水平未達平衡亮紅燈之外,該報告也指出了我國另一個“奇異”的營養問題:我國常年都有陽光,人們每天都有機會透過陽光幫助身體自然吸收維他命D,但研究結果卻顯示很多兒童缺乏維他命D,將近一半的城市和鄉區兒童普遍缺乏維他命D,尤其是城市女孩。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說這與現代父母擔心孩子的安全,往往不容許或不鼓勵孩子參與戶外活動有一定的關系。
兒童需要維他命D幫助骨骼生長發育,同時促進人體鈣質的吸收。雖然人們能夠從日常飲食中獲取維他命D,但只有少數的天然食物(例如:可提供大量優質脂肪的魚類)含有大量維他命D,因此陽光是維他命D的主要來源之一,肌膚必須在陽光下才可吸收維他命D。因此,家長除了關注孩子的飲食,也應該多帶孩子們到戶外玩耍,以獲得更多陽光和自然維他命D,降低未來發生骨質疏松,甚至骨折的風險。
攝取營養勿不足或過剩
營養不足需要補充營養,含有大量營養元素和維他命D的牛奶是許多父母最簡單方便的選擇,但營養過剩該怎么辦?尤其是體重超重或肥胖的兒童,是否還適合喝牛奶呢?
關于這點,世界衛生組織營養專家,美國兒童營養師歐文解釋:“成長中的孩子仍然需要鈣質和其他重要的營養物質,而牛奶是其中之一的來源,最重要是要如何喝得正確有效。”他建議父母可根據孩子的生活方式和日常營養攝入量來調整。
對于超重或肥胖的孩子,父母可以選擇將全脂牛奶改換成脫脂牛奶或低脂牛奶,同時限制分量(每天最多3杯),同時確保孩子可以各種各樣的食品中獲取額外營養。
歐文教授坦言,父母和各國政府必須重視兒童“營養不足”與“營養過剩”這兩大課題,共同探討如何通過與健康研究院、兒科醫生和運動專家等合作,積極改善兒童的營養和健康狀況。
遵守“育兒1234守則”,從小儲備健康資產
1晚好的睡眠
早睡早起吃早餐。睡覺后生長激素開始分泌,如果太晚睡會影響孩子的身高。另外,早起吃早餐的孩子比較健康。
2項運動守則
每天至少30分鐘中等費力運動或活動,例如:快走、騎腳車、跑步、打球,增加孩子的熱量消耗。
3種生活習慣
每周至少5~6次全家一起吃飯,減少學童以垃圾食物作為正餐的不良習慣。
使用飲食日記,每周記錄六次以上的飲食內容并填寫飲食日記,加強學童檢視飲食內容對于飲食控制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小孩房間不放電視,避免增加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及頻率,進而導致小孩減少活動時間及活動量。
4種飲食技巧
每天吃五份以上蔬菜和水果,攝取大量人體所需的維他命及礦物質,預防便秘和降低大腸癌風險。
減少吃零食次數,零食大部分是高脂高糖高熱量,吃多容易造成孩子肥胖。
避免喝含糖飲料,避免養成孩子嗜吃甜食的習慣。
讓小孩自我控制飲食,由孩子自行決定進食分量,以間接幫助發展出更好的飲食習慣。
(編輯 林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