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緣巧合,暑假我去了趟臺灣。
對于臺灣,我既熟悉又陌生。
幼年時,幾部臺灣電視劇火遍大江南北,喜歡看電視的我就癡迷于“白娘子”神奇的法術(shù)中無法自拔。張家阿婆李家奶奶的也偶爾會談?wù)撃衬橙说膬鹤尤⒘藗€臺灣老板的女兒,如何如何有錢之類的八卦。長大一點,上了學(xué),我才知道臺灣除了“白娘子”“有錢老板”以外還有日月潭,還有阿里山。義務(wù)教育還讓我養(yǎng)成了看見“臺灣”二字立刻就會想到“祖國的寶島——臺灣”這一好習(xí)慣。上中學(xué)后,我開始迷戀起臺灣的流行音樂,加入了追星大軍,直到現(xiàn)在還時不時的去看一場臺灣音樂人的演唱會。再大一點,我覺得林清玄的散文不錯,讀一讀、發(fā)發(fā)呆、再胡思亂想一番是種不錯的消遣方式。再再后來,發(fā)現(xiàn)臺灣的電影也不錯,哪怕是商業(yè)化的微電影廣告都很讓我心動。讓位專業(yè)人士一點撥,說是因為臺灣的文案不錯,所以感人。前幾年由于“那些年”的走紅,仿佛在一夜之間,媒體就鋪天蓋地的宣傳臺灣是多么的小清新多么的文藝,但同時,電視新聞每天又不忘報道臺灣的政局是多么的動蕩。
從小到大,我好像知道臺灣很多東西,但仔細想想,我真的熟悉嗎?一灣淺淺的海峽好像又讓我覺得那個島很陌生。臺灣到底是什么樣子?是清新文藝還是政局動蕩?或者是其他什么新的理解?
經(jīng)過一番車馬勞頓,我從遙遠的北國飛越秦嶺淮河線、飛越那一彎淺淺的海峽,終于降落在了臺北桃園機場。出了機艙,我竟然沒有任何特別的感覺,覺得只不過是眼前字的筆畫多一點罷了。
說來慚愧,人與人之間總是“臭味相投”才會成為朋友,我和同行的友人就是懶到一起的玩伴。我們沒有進行所謂的環(huán)島游,因為都懶于制定周密的旅行計劃,大家總是在到達相應(yīng)城市入住酒店后才會翻看當(dāng)?shù)靥峁┑穆糜蔚貓D來決定行程。沒有計劃就是最好的計劃,旅行本就是一件隨性的事情。我們沒有去日月潭也沒有去阿里山,我們只是喜歡和當(dāng)?shù)厝艘粯幼蛔葸\,穿梭在普通的街頭巷尾。
記不清到臺灣后我們?nèi)サ牡谝粋€所謂的景點是哪里,我只記得第一件讓我大吃一驚的事情。那是在高雄的橋頭糖廠,應(yīng)該不是什么著名的景點吧,沒有陸客團,有的只是當(dāng)?shù)厝艘患規(guī)卓诔鰜矸潘膳恼铡R驗樘菑S景區(qū)很大,所以我們?nèi)齻€人決定租一輛四人的自行車,邊騎邊玩。租自行車的是幾個四五十歲的阿姨,只是簡單辦理了登記手續(xù),阿姨就幫我們推來了車,耐心地講解如何鎖車、注意事項是什么,連押金都沒有要(在臺灣一次都沒有遇到過交押金這種事)。當(dāng)時約定是租三個小時,結(jié)果由于我們自己的原因,兩個小時零十分鐘就騎了回來,我們?nèi)齻€在回來路上還嘀咕那一個小時的錢能不能退回來。要知道我們是窮游啊,一人九千新臺幣(基本相當(dāng)于人民幣2000元)要過九天,還要加上往來于四個城市間的交通費。不是我們摳,也不是我們存心想為難臺灣人民,真的是帶錢不多,且用且珍惜啊!當(dāng)時我們還覺得要是在內(nèi)地的景區(qū),填了單子又想退錢那簡直就是妄想,不過試試吧,哪怕能退回來半個小時的錢呢?我們?nèi)齻€就這么忐忑地妄想著到了那個租車點,拿回單子后,由于心虛,她們倆沒作聲,我心一橫,弱弱地試著問了阿姨一句:“我們騎得有點快,還不到三個小時,能退點錢嗎?”奇跡就這么出現(xiàn)了,阿姨看了看單子上的時間又看了看表,竟然爽快地退了我們一個小時的錢!我們連忙跟這個阿姨說謝謝,奇怪的是這位阿姨也一直和我們說謝謝。
在臺灣的這幾天我就深深的感受到臺灣人真的是把“感謝”二字融入到了生活中的每件小事中。女生就喜歡逛街,來了臺灣我們幾個依然死性不改,不管是夜市還是商圈我們都樂此不疲地逛。人山人海我們很是習(xí)慣,但是老板說話講價態(tài)度和藹可親還是讓人一時有點接受不了,就算試了半天沒買,老板也依然很溫柔地說謝謝光臨,讓我們幾個很是有愧疚之感。在墾丁坐客運往返于酒店和景點之間,每一個到站下車的人都會很真誠的對司機師傅表示感謝,我們也只得入鄉(xiāng)隨俗,迅速恢復(fù)禮儀之邦的傳統(tǒng)。我覺得把這一傳統(tǒng)發(fā)揮到極致的應(yīng)該算是臺中人了。當(dāng)時入住的一家酒店,無論何時進出大廳,都會有兩三個服務(wù)生站成一排鞠躬問好。出門去7-11便利店買東西,我竟然被阿姨熱情的鞠躬和謝謝聲弄得有點語無倫次,不知道說什么好。
相互信任、心懷感恩這些原本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但是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竟然會覺得面對這些有點不適應(yīng),在海峽另一邊的我們是不是已經(jīng)把這一切都忘了?有人說,香港和臺灣庇護了中華文化,把這個民族美好的習(xí)性保留下來。
從表面上看,我覺得北京的國貿(mào)不比香港的中環(huán)差,高樓大廈也要比臺灣多的多,但是我們真的像表面看上去那么美好嗎?客觀地說,中國內(nèi)地幅員遼闊,地區(qū)差異極大,能有今天的成就實屬不易。高樓大廈只能說明我們正在崛起,當(dāng)我們在擁有高樓大廈的同時還能重新拾回失落的文明,到那時我們才是真正的強大。
不管說臺灣清新文藝也好,還是說她政局動蕩也罷,我自己有了一個新的理解和認識。這真的是一次穿越之旅,穿越到從前,重新感受中國人應(yīng)有的那份淳樸。
(編輯 朱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