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呼吸疾病是當前我國城市快速發展,各項基礎建設層出不窮之后的一個重要病癥體現,因此,對呼吸疾病的治療和護理就顯得極為重要,本次論文立足于研究對呼吸科的護理,通過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或者潛在的風險進行分析、評價和解決,以保障最大程度的防止或者降低風險的發生概率。同時,醫院的專業護理人員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對呼吸科的護理工作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學習,切實提高護理水平和處理綜合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呼吸科護理 識別評價 風險處理
護理工作需要護理人員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和一個樂于奉獻的愛心,因此,護理行業既是一個專業性的職業,又是一個奉獻性職業,它是伴隨著社會的整體發展而產生的。隨著法治社會建設的推進,公民的法律意識顯著增強,醫療護理承擔的一些風險也顯著增強,這就為呼吸科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通過對實踐的分析提出了呼吸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隱患,并相對的提出了一些改進方法。
一、材料與方法
1.呼吸疾病的就醫風險:由于患者對病癥不太了解,對醫院的管理方法和程序認識不夠,再加上疾病的變化較快,在就醫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危險情況。
2.治療過程中的風險
呼吸科疾病的救治和護理需要運用的技術較多,其病癥一般采用心肺復蘇術、吸氧、吸痰等,這些方法雖然能夠達到治療的效果,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比如可能會使患者錯過搶救的最佳時機,也有可能因為護理人員對技術的使用不熟練而造成一定的風險。
3.護理文書書寫質量風險
由于護理人員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識,也對護理方面的法律、法規不熟悉,難以規范的書寫護理文書,這就可能會在出現一些醫療糾紛時成為對醫院不利的證據。
二、呼吸科護理風險的識別與評價
1.由于患者自身造成的風險
首先,呼吸疾病的患者多為年齡較大的人,其一般伴隨著其他的疾病,病情交替并發,一旦治療不力就可能產生糾紛;其次,患者及其家屬對醫療機構的治療抱著很大期望,對醫院的條件和醫療人員的情況不了解,也是產生護理風險的一個方面;再次,患者不配合醫院的治療工作和護理工作,導致不能及時施救而產生的風險;最后,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發生意外,比如燙傷等。[1]
2.藥物因素
藥物的性能和使用都有固定的要求,如果對患者使用藥物不當極有可能造成重大的醫療事故。比如無效用藥、錯誤用藥等,亦或者對藥物的處理不當導致藥物的藥效喪失等,都會對患者造成嚴重的身體和心理方面的影響,嚴重的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3.護士因素
護理工作需要有專業的人員來完成,一般情況下都是醫院的護士,但是,由于在工作中缺乏專業的理論知識,護理服務工作沒有做好,書寫護理記錄時不規范等都會造成風險的出現,還有一個方面就是護理規章制度不完善、物品配備不充足,搶救藥品未處于備用狀態等,同時也是出現護理風險的重要原因。
4.客觀因素造成的風險
由于呼吸科疾病的患者多集中在特定的時期,但是醫院的專業護理人員有限,其超負荷的工作可能會造成精神疲憊,精力分散,致使護理風險增大。
三、呼吸科護理風險的處理
面對呼吸科護理中出現的一些風險,通過對出現的風險原因分析,我們必須有針對性的采取一些措施改變這一現狀,最大程度的降低風險,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處理:
1.完善相關制度,加強對員工的培訓
制度是規范每個人行為的保障,只有具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才能更好地規范每個人的行為,使工作有條不紊的開展和進行。因此,醫院要有專門針對護理方面的制度規范。同時對員工進行必要的知識培訓,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和服務意識,讓他們熟悉護理的重點和流程,對突發狀況能有一個全新的判斷和了解,配合醫生做出正確的處理。另外一個就是提高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使他們熟悉護理文書的書寫規范。
2.注重溝通,加強心理疏導
溝通是永恒的,許多問題都可以在溝通中解決,因此,在對患者的治療過程中也應當加強與患者、患者家屬的溝通,這樣可以初步了解一些病情,并對病情的發展及后果產生一定預判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同時,通過溝通還可以鼓勵患者樹立信念,遵循醫囑,使病癥得到及時治療。在溝通過程中,要對容易發生意外的患者,做好入院宣教,根據實際情況對其情緒進行安撫。
3.完善科室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環境
對于危重患者、昏迷患者使用一些可以識別的方法,便于護士辨認;在走廊和衛生間安置一些扶手,避免患者因為身體原因而出現摔傷的情況,在救治區域合理放置物品,保障整個救治環境良好。
四、結語
對呼吸科護理風險識評價及處理分析可以看出,在醫院護理中必須充分重視每一個細節,切實提高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職業水平,保障患者得到最終的救治。
參考文獻:
[1]劉春燕.《護理風險管理新策略在呼吸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載《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