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討論心內科老年患者的護理安全存在的問題及措施。
方法:分析老年患者護理安全發生的原因,以及與科室,患者、護理人員之間的關系,制定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
結論:對心內科老年的患者,護理安全隱患進行分析確保護理安全。
心內科的病房有其特殊性,大多是60~80歲的老年人,為了加強本病區對老年人的護理安全管理,制定應對措施,確保老年患者的安全。因此護理安全是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提高護理質量的基礎,改善護患關系的基礎,對于老年患者實施安全護理,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及安全,對老年患者及家人進行安全健康教育,可以減少老年患者不必要發生的安全隱患,還能減少醫療差錯的發生率,提高老年患者的滿意度[1]。
1.影響老年患者護理安全的原因
1.1患者自身因素
1.1.1生理因素:老年患者是個特殊的群體,首先年齡占主要地位,絕大多數患者都是70歲左右老年人,并且老年患者整個機體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高都有明顯的下降,比如聽力、視力不好,反應遲鈍,行動不便,基礎病多,嚴重的會出現老年癡呆或精神障礙,如:墜床、跌倒、燙傷、走錯病區等,這是老年患者容易發生的,也是影響護理安全的最大隱患。
1.1.2病區環境:由于建筑設計不人性化,老年人對病區環境不適應,基礎設施不到位,提醒標識過小,病區廁所太遠等均會影響老年患者的護理安全。
1.1.3知識缺乏:由于老年患者的認識不足,文化程度不高,對相關疾病知識不了解,便無法理解疾病的危害程度,不配治療。
1.2護理人員的因素
1.2.1責任心不強:(1)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個別存在責任性缺乏,工作疏忽大意,不認真執行三查八對制度及不認真交接班,未嚴格遵守醫囑,(2)輸液后不及時巡視或巡視不認真造成液體外滲,發現不及時導致靜脈炎發生,輸液時未控制好滴數過快導致患者發生心衰或肺水腫,過慢則會使血藥濃度低于應有的治療濃度,即達不到搶救和治療的預期效果[2]。
1.2.2法律意識不強:(1)護理人員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士管理條例》等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不了解,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責任認識不足,(2)在接待患者時說話不謹慎或治療操作時動作不規范,引發患者和家屬對治療不信任,引出醫療糾紛,(3)護理資料書寫不規范,不及時,有涂改,一旦發生投訴,不能提供有力證據。
1.2.3理論知識不扎實(1)對心內科專科理論知識掌握不夠全面,不夠具體,對于急性心梗,急性左心衰的急性期護理不到位,向家屬解釋不夠具體,(2)對心電圖的判斷及認識不夠詳細,(3)對心電監護儀、初顫儀的操作不熟練導致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有質疑和不信任。
2.措施
2.1全面評估老年患者:采取有效恰當的措施,例如老年患者入院后要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仔細詢問患者及家屬有無跌倒史,有無意識障礙,有無行動障礙,聽力、視力等如上護理,懸掛警告牌,向家屬交代留伴,做好入院的健康宣教。
2.2對護理的要求:加強對護士法律觀念的豎立,認識到護理工作中法的重要性,并維護護患雙方的利益,加強責任心,嚴格執行三查八對,一注意,做好健康教育,疾病知識宣教,注意用藥安全,加強溝通技巧,構建和諧的護理關系。
結論:隨著整個社會的改變和提高,對于生活質量也越來越高,護理安全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關,只有加強護理安全管理,提高護士的安全意識,加強責任心,持續護理安全的改進,從根本上提高護理質量,消除各種護理隱患,避免差錯事故發生,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
參考文獻:
[1]潘詔山,孫芳敏,黃始振.現代護理管理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