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逢喜事精神爽。這不。剛到單位。老王一改往日的沉悶。樂呵呵地遞給我一張大紅請帖。不用說。當然是他兒子小王的好事將近了。說起來小王這孩子的婚姻大事。著實讓老王操了不少心。當他得知小王跟隔壁科室趙姐的侄女又沒談成的時候。氣得直跳腳。“這個慫小子。談個戀愛都沒用。你要說他不積極吧。我還真冤枉了他。整天摁摁摁。看他摁那破手機。我就氣不打一處來。摁能摁出個媳婦來?算起來。這小子花在談對象的錢也不老少。現在這節那節也多。就是商家哄著你往外掏錢。咱也不是小氣。那些有用沒用的買了那么多。咋就沒拴住一個姑娘的心呢?想當年。他老子我。一條大馬路來回幾趟。就把他媽給娶回了家。”
我接過請帖打開一看。新娘的名字有點熟。是前同事老張的女兒。那姑娘的模樣我還能記得。趕緊給老王道賀:“恭喜啊老王。你這心頭的一塊石頭終于落地了。”接著。我還是忍不住好奇。問:“老王。你得跟我們說說。這次小王咋就這么順利地娶上小張姑娘的。”“這個嘛。嘿嘿。”老王故弄玄虛,“那回碰到老張。一聊起來。她閨女跟我兒子差不多。不知道是不會談戀愛咋地。談一個吹一個。這倆孩子小時候在一塊玩得蠻好的。后來老張調走了。就少了來往。現在這倆孩子挺般配的。于是我跟老張合計。看能不能把他們撮合成。”
“咋撮合的?”想到很有剩女危險的侄女。我又忍不住跟老王取經。老王停頓了一下。臉上是得意的笑:“這次我跟親家聯手。整了一個詞。叫‘低碳愛情’。其實就是把他娘老子那時候玩的花樣。再重新來一遍。想想我們那時候。啥也沒有。戀愛照樣談得有滋有味的。”
老王的話越發勾起我的好奇。“老王。別扯別的。趕緊舉例說明之。”老王繼續:“就說有次小張姑娘下班晚了。那天正好下點小雨。在兒子要開車去接之前。我偷偷下樓。把車胎氣給放了。這小子只好頂著把傘。靠自己“11”路車去接了。回來后。這小子的嘴一直咧著。樂個不停。以前動步就是車。現在很少碰。改用腳。或是自行車。看看。這不就回到當年我們那時候了嘛。牽著姑娘的手多好。多有感覺。摁那冰涼的手機。不是犯傻嗎?還有這自行車。多好的戀愛道具。小伙子馱著姑娘。姑娘摟著小伙子的腰。這種浪漫到老了慢慢回憶。那滋味一如當年的好。”
老王說著說著。臉上泛起絲絲甜蜜的笑容。老王肯定想到當年跟他媳婦談戀愛的情景。
“我這邊鼓掇兒子。親家那邊也極力配合。老張媳婦把自己幾道拿手菜教給了女兒。到了年輕人的節日。老張兩口子找個理由出去。把空間留給他們。花大價錢在外面整那個燭光晚餐。真沒有自己動手做幾道菜給心愛的人吃有情調。更贊的是。老張媳婦把毛線活也教給了女兒。想當年。老張媳婦就是用自己親手織的一件毛衣將老張的心給收了。那次圣誕節。小張姑娘送給我兒子一條親手織的圍巾。把這小子感動的。他娘給他織一打毛衣。我都沒見他有啥表示。”
聽了老王說的這番。我覺得很有必要把毛線活給溫習一遍。眼瞅著女兒也快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看現在的情形。也是個讓人不省心的主。得把女兒玩手機打電腦的時間爭取過來。教她燒菜織毛衣。
我這邊在未雨綢繆。那邊老王拿出準老公公的范兒。站在辦公室中間。沖著我們說:“感謝大家對我家小子婚姻大事的關心和支持。我們兩親家商量好了。準備整一個‘低碳婚禮’。不收禮金。不放禮花。不請司儀。在我兒子大喜的那天。請各位賞光。去我的老家進行一次生態游。有興趣的話。每人帶上一棵樹苗。種在我老家的山坡上。完了以后。在我老家的宅子里。請大家享用綠色自助餐。吃的全是自家種的放心菜。雞啊鴨的都是自家養的。”老王的話說完。我們集體歡呼。老王這兩親家太有才了。太有創意了。
我忙不迭拿出手機。給嫂子打電話。把老王的“低碳愛情”和“低碳婚禮”原原本本地說給她聽。嫂子聽得在電話里頭一個勁地“嗯”。最后一句話把我給嚇著了。“妹子。我這就下樓去。把車胎氣給放了。”我連忙阻止:“反了反了。嫂子。讓男孩子他爹去。你放的哪門子氣啊。”
責任編輯/文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