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跌了!”這一爆炸性的消息正在攪動著亦莊,令這個半年前還自信滿滿得猶如蜜罐中的板塊,如今變得“五味雜陳”。
降價樓盤的前期業主,幾十萬的財富數字在房價下跌曲線中瞬間消失,他們正在通過“維權”來表達自己的失望和憤怒;比鄰而立的其他樓盤,通過各種機謀名目“暗降”,加速出貨,更急于撇清和降價潮的關系,謀求頹勢之中的“獨善其身”;普遍的悲觀預期,讓亦莊二手房市場陷入量價齊跌、頹勢顯著的局面之中。
這里哀鴻一片。
業主:“一夜虧了80萬”
在亦莊這次降價潮中,城建海梓府因為大幅度的降價動作,成為眾矢之的。它打出 “28800元/平米起,抄底墅質精裝洋房”的藍底白字的廣告招牌,也成為一個標志性的符號,頻頻出現。這一樓盤去年底一期開盤均價3.5萬元/平米,降價幅度最高達7000元/平米。
這刺痛了降價之前在海梓府買房的前期業主,“據我了解,降價之前買房的大概70戶,我們之中成交價格最高都達到3.7萬元/平米。現在買同單元一戶型的就只要3萬元/平米,你說誰能不生氣?目前我們已經聯系上了將近60戶業主,我們的損失都是40萬-70萬元之間,最高的達到了80萬元。”采訪中,這位化名為“飛魚”的業主情緒激動,語調拉得很高,“很急啊,真的很焦心,我非常想對我父母說聲謝謝和對不起。為了這破事,在南六環的項目上、在中關村的開發商那里,來回跑,討個說法。”
和“飛魚”一樣的幾十位前期業主,在半月之前就已經展開了他們的“維權行動”,訴求是“要么退錢,要么退房”。目前開發商方面給出了一個“補償方案”:送車位使用權50年,免除公共維修基金月每平米200元、一定數量的契稅優惠等。
“跟我們的損失相比,這樣的賠償連一半都達不到。”另一位已經年近六旬的張女士告訴記者,“我當初賣了城里的房子,全款買了海梓府一套115平米的房子,幾乎是我們老兩口一輩子積蓄,就希望退休后住在南海子公園邊,環境好一些,舒心一些。誰想到一夜之間,50萬的錢就沒有了。氣得睡不著覺。”
據了解,這個名為“百團大戰”的城建海梓府的促銷活動仍然在進行,將持續到6月底,參與活動的是項目13#-16#的花園洋房。也就是去年底開盤推出的一期樓棟的尾房。“尾房清房,戶型產品都不太一樣,價格當然不能直接相比。”項目銷售人員如此解釋。
在北京住建委官方網站上,記者查到目前城建海梓府364套獲批預售的房源,完成銷售的僅70余套,這也就意味著在長達半年的銷售期后,項目的去化率仍然不足20%。而據項目銷售人員介紹,在“百團大戰”之后,項目的人氣旺了,到訪量和成家量都在提升。
開發商:“不想談降價”
“不想談降價,也不想談海梓府。”當前亦莊板塊之內,“降價”成為開發商人員都避談的敏感話題。在他們看來,這個價格大幅跳水的項目,給整個區域帶來很大的價格下行壓力。
“其實整盤未見松動,只是個別項目的情況,也是一些‘特價房源’的情況。”一位不愿意具名的開發商人士認為,“降價”的話題正在被過度熱炒,這樣的輿論會進一步導致預期的悲觀惡化。

其實,這樣的熱炒和半年之前的亦莊“地王”熱炒一樣。“地價已經上了3萬,不賣5萬就虧了,周邊上4萬也不是沒有可能吧?”半年之前,亦莊項目似乎都揣著這樣的心思。然而,攜手“奔四”的好愿景,終成鏡花水月。價格同盟已經打破,降價的項目,和不降價的項目,正進一步分化陣營。
除了城建海梓府之外,亦莊還有幾個項目也出現了“類似降價”的現象。在降價項目的名單上,有的是價格暗降求跑量,有的是通過精裝修價格做文章,有的是炒作營銷以刺激市場。
4月26日開盤的金第萬科·金域東郡二期,推出一棟有222套住宅房源的樓棟,火爆售罄。“日光”的背后,是這個曾經成交均價達到3.4萬元/平米的樓盤,如今最低價格線已經跌破3萬元/平米。這個項目在河西區內的區位不算上佳,距離南海子公園和亦莊地鐵線都有一定距離,被打造成區域內并不多見的剛需項目,主打70平米兩居和90平米三居戶型。
“因為產品不同,這期銷售的樓棟在整個社區中位置不是最好,而且上期是花園洋房,這期是高層產品。”項目銷售介紹了“降價”的原因。
而上述亦莊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雖然金域東郡最低房源總價已經低至200萬元左右,但和大興天宮院、房山長陽的樓盤,以及自住房等相比,剛需定位的項目在亦莊并不好賣,蓄客情況也一度非常嚴峻。
此外,位于亦莊核心區的多年大盤林肯公園當期報價是3.2萬元/平米,包含了6000元/平米的精裝修價格,“相當于2.8萬元/平米毛坯”的醒目廣告牌樹立在項目周邊,昭示這個曾經最高報價達到3.6萬元/平米的商住大盤,也加入了降價陣營。“因為盤子大,不能簡單數字相比,我們A區在售產品現在已經是期轉現,期房時候賣2.8萬,現在3.2萬,價格還是上行的。”項目人員如此解釋。
更早之前的三月,馬駒橋板塊內已有商住項目率先選擇“平價出貨”的銷售方式,珠江四季悅城預期報價在2.5萬元/平米,最終以2.1萬-2.2萬元/平米價格入市,和上期成交線基本持平。
二手房:降價也賣不動
新房市場人心惶惶,二手房市場也跌入了谷底。“現在亦莊二手房市場,真的很差”,和居地產負責人王建彬無奈地告訴記者,他所經營的亦莊二手房門店,正在經歷近幾年來很困難的時期之一。記者在去年8月見到他時,他得意地展示著電腦中成交單子的上漲曲線,“一夜提價20萬,照樣能成交。”在他看來,始自于去年第二季度的“追漲”氣氛,在亦莊彌漫幾個月后,最終演變成如今“降價也賣不動”的局面。
在一份由中原地產提供的分析報告中,使用了“量價齊跌、頹勢顯著”這樣的字眼來概括當前的二手房市場。市場數據和實際感受,都支持這樣的描述。
去年“地王”拍出的一個月后,王建彬所在門店的成交單數達到70單,直線拉升了手下經紀人的傭金收入。而最近這幾個月來,月均成交只有六七單,相比往年正常數值也是“腰斬”。“如果這樣的行情繼續低迷,很多門店都會出現裁員甚至關店的情況。”
中原數據顯示,4月全市平均成交量環比下滑接近15%,成交萎靡態勢明顯。業主報價指數也下降了13%,連續兩個月走低。在通州、亦莊等區域,降幅遠遠大于城區,情況更為嚴峻。中原分析師認為,亦莊區域二手房價下降,主要是受到同區域新建住宅供應較大,且普遍打出降價促銷的招牌,影響到二手房業主對未來預期以及購房者的購買信心。
在一些中介人員看來,現在最擔心的情況是,前期成交的客戶“心理上過不去”。“亦莊買房人基本上都還是投資型和有實力的改善型客戶,素質還比較好,并沒有出現大規模砸售樓處、鬧門店的情況。但是如果價格下跌,就不好說了。”
“客戶有很多原因不愿意出手,換房難、貸款難、戶型不滿意等等,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候跌’,都想等價格再往下走一些”。 在王建彬看來,降價,還是死扛的問題很簡單,“現在不是你降不降價的問題,而是降多少的問題。”亦莊二手房市場所呈現的情況是,只有當報價明顯低于均價線,成交才會變得容易。
看孫宏斌怎么賣
和許多誕生過“地王”的新興板塊類似,亦莊前期漲價的主要支撐來自地價飆升,“地王”成為整個區域的興奮劑。亦莊曾經憑借融創葛洲壩聯合體在此拿下的“地王”,自信將成為最具漲價潛力的板塊。如今,當降價風潮席卷著這些曾經希望“就勢而上”的其他項目后,“地王”應該怎么辦?
“現在的市場,跟去年市場的基本面完全一樣。”今年4月,融創董事長孫宏斌在被問及如何看待降價潮時如此回應,他說:“基本面沒有改變,但是客戶的預期,購買心理發生變化的時候,這個市場可能就發生很大的變化了。”盡管如此,他依然強調融創堅持做高端的路線,他認為只要打造最好的產品,就一定能吸引并留住最有實力的客戶。
“亦莊現在在售項目已經不少,未來兩年內估計能有7個項目入市,產品類型還會更多,比如融創地塊的別墅。”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認為,競品扎堆的壓力將成為亦莊未來的常態,這給地王項目很大的挑戰。在目前的局勢之下,融創葛洲壩的項目不太可能在近期有新的動作。
“在北京做城市別墅,我還是特別有信心,賣多少錢我都有信心。高端的,就做最高端的。”孫宏斌認為,即使北京市場近期出現波動,并不影響在他對“在高價地上打造高價產品”這種方式的認同和堅持。
孫宏斌的判斷似乎得到了證實。5月10日,融創在亦莊的另一項目楓丹壹號二期開盤,該項目是融創和保利在河西區聯合開發的樓盤,當期推出95-145平米的兩、三居。據開發商提供的數據,200多套房源,取得了180套的開盤認購,實現認購金額約8億元。融創中國北京營銷中心總經理樓艷青對媒體表示,這個項目打破了亦莊“滯銷”的傳言,“當市場不好時,不同項目亦會有不同的市場表現,產品力和項目品質就尤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