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不是萬能的,錢是萬達的”,這是最近網絡上風傳的一句話。
“我不在乎朋友的家世,還是要看人本身,是不是好玩、人品好,有錢沒錢太不重要了,反正都不如我有錢。”這是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之子王思聰的原話。
兩句話都同樣指向一個字:錢。沒錯,有錢的萬達,終于要開始打“錢生錢”的主意了。在成立文化產業(yè)集團之后,王健林將新設金融帝國。
雛形初成
按照萬達的一貫作風,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就是大手筆,萬達涉足金融業(yè)務自然不會是小打小鬧。
根據近期王健林公布的2014年半年工作報告,萬達計劃今年三季度注冊成立萬達金融集團,未來萬達所有的控股、參股以及財務投資都由該公司負責。目前,萬達已經注冊成立了一家百億級別的投資公司,正在申報成立一家注冊資本300億元的財務公司。
這將是萬達文化產業(yè)集團成立之后,萬達新的巨無霸。目前,萬達集團的核心板塊,除了商業(yè)地產是絕對主力外,還有文化集團和百貨。
實際上,自去年開始,萬達就有計劃地進行了資金準備。今年3月,王健林就首次對外表示將成立金融業(yè)務板塊的專門公司,但詳細地介紹金融板塊的具體規(guī)劃和發(fā)展進度,這還是首次。
據了解,正在組建的萬達集團金融板塊主要由三部分構成,分別是投資管理公司、財務公司、資本管理中心。在此之前,萬達集團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金融板塊,更沒有完整的金融架構。
投資管理公司的職能有二,對于與萬達集團主業(yè)不同的業(yè)務投資,主要側重投前和投后管理;對于與萬達集團主業(yè)相關的投資,則僅限于投資前介入管理,并購結束后項目將交由資本管理中心管理處置。
資本管理中心是萬達集團金融板塊構成中最大的一部分,下設資本運營部、投后管理部、國際地產部等五個部門。其中,投后管理部的主要業(yè)務是和萬達集團主業(yè)相關的公司或項目收并購后的接管、整合、處置,保證利益最大化。
王健林表示,“今年下半年萬達將逐步展開金融業(yè)務,在多個金融行業(yè)進行投資。萬達還正在和一些國外金融機構接觸,一到兩年內在海外金融產業(yè)方面就會有大動作。”
如無意外,金融總部將落地廣州。早在今年的3月31日,王健林就曾表示,萬達在廣州已經投入了6個項目,資金接近500億元人民幣,將把萬達的金融總部注冊在廣州,今年就簽意向書。
轉型是必然
構建金融平臺,是萬達勢在必行的事。王健林稱,成立金融集團是萬達實現新的轉型的要求,也是萬達打造的新的支柱產業(yè)和新的利潤增長點。
在萬達龐大的商業(yè)帝國中,萬達商業(yè)地產依然是頂梁柱,今年上半年920.7億元營收中有668.5億元為商業(yè)地產所貢獻。2012年成立的萬達文化集團已經收入140.9億元,占整個集團收入的15%。
其它板塊相比之下并不理想。萬達酒店管理公司和萬達連鎖百貨分別于2005年、2007年先后成立。雖然成立較早,今年上半年,這兩大板塊分別收入19.9億元和111.3億元,占整個集團收入的2%和12%,并未復制商業(yè)地產和文化集團的輝煌。
萬達百貨業(yè)績不佳,高層持續(xù)震蕩,電商試水至今,也一直沒有找到模式,高管更是頻繁流失。對于多元化發(fā)展的萬達來說,亟需新興板塊來拉動。
上市失利也是促成王健林要搞好金融的原因。萬達運籌帷幄近十年的上市計劃在7月失敗,萬達集團目前擁有兩家上市公司,美國AMC和香港上市公司恒力地產,但這些“都不是萬達的主要公司”。萬達真正圖謀上市已久的兩塊核心資產分別是萬達商業(yè)地產和萬達電影院線。
盡管王健林一直聲稱萬達在銀行信貸層面不存在問題,但中國商業(yè)地產聯盟秘書長王永平告訴記者,從長期的發(fā)展來看,日益擴張的萬達需要構建一個強大的資金平臺支持。
“更核心的原因是,商業(yè)地產的本質是金融產品,是一個資產包,轉型金融是必然。”王永平告訴記者,面對全國各地已經開業(yè)的萬達廣場,如何做好持有部分的后期運營,以及未來在國內及海外的資產并購,都需要一個金融平臺進行運作,這也是香港及國外成熟地產商由銷售型轉向持有型發(fā)展的必經之路。
萬達的金融集團不過是一個側影,隨著海外地產業(yè)務加速,電商公司等新興板塊崛起,一個新的萬達帝國開始出現。按王健林的設想,到2020年,萬達要形成不動產、文化旅游、金融、零售、電商五大業(yè)務板塊,在官方描述中,金融被排到了第三位。

王永平說,未來對于萬達最難的是,從開發(fā)轉向運營,再從運營轉向投資人的角色轉換。未來萬達有可能作為一個投資人出現,由于國內商業(yè)地產水平不一,未來不排除萬達會收購一些商業(yè),這時候并購操作及后期運營水平就顯得很重要。
“空降兵”王貴亞
輕資產運營時代,人才越來越關鍵。王健林就毫不隱晦地表示,萬達從事金融產業(yè),最重要的還是找人,不光找到人,還要找到合適的人,“這就是我老講的一句話,人就是一切,人就是事業(yè)。能否搞好金融產業(yè),關鍵不是審批,不是資金,而是人才。”
盡管萬達暫未披露由誰來操盤萬達金融,但業(yè)內猜測很可能是由“空降兵”王貴亞。他是原中國建設銀行投資理財總監(jiān)兼投資銀行部總經理,現任萬達集團高級副總裁,年初剛被王健林從建行挖角而來。
今年1月11日,萬達集團在北京召開了2013年度工作總結暨表彰大會,尚在建行任職的王貴亞以萬達商業(yè)地產董事的身份列席會議。
此后,外界傳言王貴亞將從建行離職。一個半月后,2月28日,王貴亞以集團高級副總裁的身份出席了萬達集團第二屆供方大會,并在大會開幕式致辭。
近期,王健林為了實現今年力爭推動一兩家主要公司上市的目標,特地組建“推動上市公司小組”,而在該小組成員名單中,副組長就是王貴亞。
王健林選擇王貴亞作為萬達金融的負責人,絕非偶然。萬達與四大行關系密切,萬達商業(yè)地產公司與建行更是最佳拍檔。在過去的幾年中,王貴亞曾主導了一批重大項目資產、債務重組上市和重大項目投資,投資萬達,也被建銀國際視為經典案例。
王貴亞曾擔任投資理財業(yè)務總監(jiān)。在建行的組織架構中,批發(fā)業(yè)務總監(jiān)、零售業(yè)務總監(jiān)、投資理財業(yè)務總監(jiān)是建行總行三大業(yè)務總監(jiān),級別僅略低于副行長的職位。
建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國建設銀行旗下的投行機構。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王貴亞曾兼任建銀國際董事長。在此期間,王貴亞主導了建行資金對萬達商業(yè)地產的兩次戰(zhàn)略投資,自己也曾代表建銀國際出任萬達董事。
2008年末,萬達集團將其持有的萬達商業(yè)地產的9000萬股轉讓給建銀國際資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股權占比達到了5%。為推進上市,2009年7月,萬達集團又啟動了40億元的第二輪募資,建銀國際、華控產業(yè)投資基金等機構參與認購。
除了王貴亞之外,萬達金融板塊各部門負責人或許將復制萬達在商業(yè)、文化領域“挖角+空降”的方式選擇。從今年1月開始,有關萬達集團招聘高管的消息便在業(yè)內外不脛而走,包括銀行、基金在內的許多金融機構人士都曾接到過類似的邀約。
銀行的力量
任何一個企業(yè)打造金融帝國,都不能離開銀行這一強力發(fā)動機。
在萬達集團長期的合作銀行中,包括四大行、進出口銀行和招商銀行、渤海銀行等股份制銀行。廣為人知的是,每次萬達舉辦盛典之際,各大銀行都會出面為其站臺,每每人滿為患。
當萬科和恒大等品牌房企接連入股銀行之際,萬達自然不能落后。有消息稱,近年來王健林不惜砸重金,尋求一家已經在國內多地開展業(yè)務的跨省經營的二級銀行。
據一名接近萬達集團的人士表示,目前萬達正和大連銀行磋商進一步的合作事項。而坊間流傳的小道消息稱,一旦合作達成,大連銀行也將會在第一時間隨著萬達廣場進駐的城市,迅速鋪開。
由于同出一地,萬達早已是大連銀行的間接股東,但萬達野心并不止于此。今年4月,就有知情人士稱萬達集團正在暗謀投資大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或將收購其20%的股權。
資料顯示,大連銀行的前身大連市商業(yè)銀行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由大連市國有股份、中資法人股份及個人股份共同組成的地方性股份制商業(yè)銀行。在城市商業(yè)銀行2013年資產排名中,大連銀行排名12位,資產總額2840億元,凈利潤23億元。目前大連銀行擁有4家中心支行,8家分行,共130多個營業(yè)網點。
是否進一步入股大連銀行,或許只有王健林本人才知道。市場頗為關注的是,在國家鼓勵民間資本興辦中小金融機構的背景下,財大氣粗的王健林是否有直接成立民營銀行的打算。
實際上,王健林對于民營銀行的態(tài)度頗為謹慎。2013年底,王健林曾明確告訴記者:“萬達集團沒有做民營銀行的打算。”在其看來,現在銀行賺錢主要是壟斷造成的,如果打破壟斷,銀行也將成為高風險行業(yè) ,一旦民營銀行許可權放開,真不一定能比其他行業(yè)賺錢。
目前民營銀行管制較多、存款保險制度未出臺、細則還有待明確,萬達顯然更傾向于收購城市商業(yè)銀行,或者與各大行曲線合作。萬達300億元財務公司的申請,或許正是王健林另一種駕馭銀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