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是京津冀一體化這盤大局中的一個小落子,服裝批發市場外遷已經引發了各方勢力和能量的蠢蠢欲動,地方政府、批零開發商、投資商……密集的聲浪在嘈雜之下,是“京津冀一體化”充滿力量的胎動聲音。
京津冀一體化,并不是新鮮概念,類似的提法至少已近提出近十年,卻始終沒有真正落地開花。然而這一次,它從一場規模不小的“北京低端產業外溢”開始。
今年3月,河北省某縣官員對記者說到:“多少年來,我們(縣)為北京做出了犧牲性貢獻,我們砍掉了大批的工廠,關停了大量的礦場,軍事上保護北京、生活上保障北京、環境上保護北京……現在機遇來了,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呼喚合作,呼喚對接。
他所言的“機遇”,就是“京津冀一體化”,眼下最熱門的區域發展規劃,對于河北而言,它包藏并孕育著無數炙手可熱的機會。
縣域的“暗戰”
懷來縣位于北京西北方向,是張家口市離京最近的一個縣,董存瑞的故鄉,然而,很多北京人根本卻不知道它的存在。沿著京藏高速出京,經長城居庸關、過八達嶺、官廳水庫,車行約一個小時就到縣城。
前不久,該縣政府牽頭,召集了北京和河北的政府人士、開發商人士、紡織服裝行業人士舉辦了一次以“京津冀一體化”為主題的論壇,訴求簡單而明確:“北京將要外遷的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以下簡稱動批),非常適合放在我們這兒。”
懷來動作挺快的,算是最早對媒體發聲。據了解,環北京的這些城市、區縣,都盯著動批這些將要外遷的批發市場。北京不想要的,河北搶著要,一大塊肥肉,誰沒有這個念頭?
北京市服裝批零地產的某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除了張家口市,北京周邊的多個區縣,針對動批何處落腳的“暗戰”,早已開始了,位于北京市南部廊坊市的固安、永清、保定市的白溝等地方的呼聲最高。
今年4月初,有媒體消息稱,廊坊市政府與北京市西城區政府已經簽署全方位合作框架協議,“動批”確定落戶廊坊永清縣臺灣工業新城。然而,隨后西城區發聲表示,簽訂的只是“兩地友好合作框架協議”,并不涉及“動批”搬遷問題。
盡管如此,永清成為“最后贏家”的答案,呼之欲出。今年初,已經有傳言稱,動批可能落戶廊坊,具體哪縣待定。隨后,一支由西城區官方人士組織的考察隊,在永清縣的某服裝產業園考察,消息不脛而走。
位于京南的固安、涿州等地,服裝產業園并不少,都具有承接動批的能力。但因為處于北京正南方向的位置,永清被認為是最具區位優勢。京南一直以來是北京往來外埠的集散出口,相較之下,人們對京北的關注更弱。
對于在這場縣域之間的“較勁”中,如何展現優勢,懷來縣有自己的想法。“動批的大量采購商來自東北、內蒙古、山西等地,如果批發市場全部遷移到北京的南部,采購商們不得不‘穿城而過’, 這不是還給首都“添亂”、“添堵”嗎?所以,放在京西北最為合適。”
河北的呼聲
記者了解到,一個來自北京的商業地產開發商,正在懷來縣城中心地段建設一個總量達30萬平米的批發零售商業中心。30萬平米的體量,遠遠超過了本縣的消費承載力,開發商人士直言:“我們項目和動批的體量恰恰相當,完全引進也毫無壓力。”他還表示,“這個定位為批零MALL的項目,是一個能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項目,能為投資者帶來投資回報的項目,能為經營者創造財富的項目。”
除了動批之外,北京的城六區內以及大紅門、木樨園、玉泉營一帶,聚集著大量的低端商貿城、服裝批發市場、家居批發市場、小商品市場等。今年兩會之后,北京市對這些低端產業的態度愈見明確:不宜發展的產業堅決退出北京。
業內人士也認為,北京的服裝批發市場在動物園、木樨園、大紅門等多點分布。動批主要輻射北方市場,大紅門主要輻射廣東和江浙等南方市場。這些市場全部集中遷往一處的可能性不大,或者并列形成京西北、京東、京南三大紓解點。因此,環京諸多區縣,都有“分食一杯羹”的可能。
懷來縣商務局副局長許立剛對記者說:“動物園批發市場只是懷來想引入的產業之一,除西城區外,懷來縣還在和北京的多個區縣進行合作洽談,積極引入產業。懷來的發展目標,是成為京西北最大的商貿物流中心。”
很顯然,河北諸多環京區縣的胃口,都不止于一兩個服裝批發市場。
懷來縣常委副縣長張建順認為,動批等產業外遷,是河北發展的新機遇。“我們開放得晚,比最早開放的城市晚了將近17年。這17年間,多少機會都錯過了。京津冀一體化的機遇,一定要牢牢把握。”
不論是河北地方政府、還是開發商人士,他們的心聲被該縣某領導一語道破:“我們真的很希望,能夠被北京看見!”
北京的“陣痛”
在“京津冀一體化”的大背景下,處在全中國最高地位的北京市,在對周邊區域“虹吸”多年之后,終于第一次提出了“疏解”。
對于環首都的區縣來說,這些外遷的產業,儼然是誘人的蛋糕;對于北京而言,卻是盡力想要甩掉的包袱。相較于沖動不可遏制的河北區縣而言,如何“嫁”出這個“女兒”,北京市決心很大、難度更大,要面對的“陣痛”似乎不可避免。
西城區政府北展指揮部,是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的主管單位,其常務副總指揮長李玉慶對記者坦言,最近這三個月內,他已經為了動批外遷選址跑遍了環北京周邊,“接待了東、南、西、北方向的好多領導。”
李玉慶說:“產業如何外遷,要‘省市統籌、地市對接’,否則就全部亂套了。第二,要‘深耕開花’,‘發芽結果’。動批已經有三十年發展,幾乎三代人的生活依附在這個產業上,他們已經扎根在北京。轉移承接的地區要把這些都考慮好、做好。”

據業內人士透露,在傳出“遷出北京”的消息后,北京市的零售批發市場的老總們,聚在一起開會討論“真要離開北京,我們該怎么辦。”動批將面臨的是牽扯利益方諸多的搬遷和升級,難度可想而知。
除了來自產權方和開發商的抵制,在批發市場生存的數以萬計的小業主,面臨著更多的“揪心事”,搬到河北之后,他們賴以生活的個體生意,如何繼續做?還能掙到錢嗎?政府該如何說動并安撫他們?
種種對抗的力量,是北京市不得不面對的“陣痛”。然而,這一次北京的決心和信心,一再被鮮明而直接地傳遞出來。北京市副市長陳剛曾說,北京市“對低端產業很頭疼”。它占用了北京大量的建設用地,但創造的生產總值卻非常低,還且還吸引了大量流動人口,造成了大量的污染和違法建設。對于已經將不宜發展的產業,北京堅決退出。
然而,對于北京眾多的批發市場最終往哪遷移,至今尚未發出明確的信號。
作為全國最大服裝批發市場的動批所在地,西城區也顯得謹慎而低調,在前述懷來縣的論壇上,唯一到場的西城區官方人士被各方記者團團圍住,媒體都希望打聽“西城區是怎么個態度”,然而他始終三緘其口。
一體化的“胎動”
李玉慶認為,河北的縣市區,眼睛不要只盯著北京,更要看到自己的大后方。“我不太認同‘承接’北京轉移產業這個說法,我覺得用‘鏈接’這個詞語比較好。河北要把自己放在‘鏈接’北京和大后方的位置上來。”
他所說的“鏈接”,指向了“京津冀一體化”的大方向。在動批為代表地段產業遷出北京背后,是“京津冀一體化”這盤更大的棋子。
據悉,已經實施了將近十年的北京市原有發展規劃,正在發生大逆轉,北京“攤大餅”的發展模式在頂層設計上被否定,而朝著加強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方向邁進。也就是說,北京這個多重功能疊加的“大胖子”,正在尋求瘦身。
對于北京而言,非首都核心職能需要疏解,這些轉移疏解出去的功能,對于京津冀區域內的其他城市,是巨大的發展機遇。
今年兩會上,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對媒體表示,“河北要不折不扣地執行京津冀一體化戰略,要大氣不要小氣;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格局中,需要河北扮演什么角色,河北就演好什么角色。”
從今年初開始,圍繞著京津冀一體化的概念在A股市場持續發酵,今年3月以來,京津冀地區幾十只股票先后強勢上漲,數次漲停。而這些,不過是種種市場力量正在糾集、正在發力的一個側面的小表現。
在我國的長三角、珠三角之后,京津冀區域正在嘗試轉型為第三個增長極,蟄伏多年的力量,再度被喚醒、被孕育。
“京津冀一體化”必然會成為一個影響巨大的區域發展運動,如今,已經能聽到它強健、有力的胎動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