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菲律賓在中國半月礁海域非法抓扣中國漁民,越南也爆發大規模打砸中資企業及員工的排華暴力事件。雖然越南已著手審判施暴者,但如此惡劣的暴力排華事件,呈現出美、日、菲、越彼此勾連呼應的態勢,解構著東亞區域合作與一體化進程。
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南海周邊各國對海洋經濟依賴增大,南海權益爭端趨熱。而中國綜合國力顯示出強勁態勢,加大了某些南海權益聲索國的危機感。在這一背景下,美國實施所謂重返亞太戰略,制造、散布“中國威脅論”,利用菲、越等國對華憂慮心理,擴大其同盟體系,意在遏制中國和平發展。
從南海紛擾中可看出,美國居間謀利,是想讓菲、越感覺可以依賴,但卻導致后者有恃無恐,引致緊張局勢升級。一旦危機失控,美國自縛手腳的兩難境地似乎難免。而日本 在東海、菲和越在南海問題上借美制華,更凸顯其極不成熟的國際政治觀。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內外大局高度互動,國際政治具有前所未有的復雜性和敏感性。不管是日、菲還是越,內外不同派別或政客競相利用民情輿論滋生事端,最終都可能成為“飛去來器”,由此引發的外部壓力,終將迫使相關集團和政客承受更加沉重的內部調整代價。
近年來,東亞能長期保持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國的和平發展。中國和平發展是世界的機遇,更是東亞的歷史性機遇。遺憾的是,日、菲、越無視這種機遇,將自己置于中國對立面,罔顧中國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一貫主張,蠶食中國東海南海諸島權益,結果必然南轅北轍。
東海、南海爭端事已至此,放任自流則后患無窮。涉東海、南海各國需要反思猛醒,確保東亞各國人民和睦相處,共享繁榮安康。
20多年來,中國在東海南海問題上倡導并貫徹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方針,確保了東亞區域經濟與安全合作健康發展。但是,國際政治就是競爭博弈,中國擱置了爭議,日、越和菲拒絕擱置;中國主張共同開發,菲、越卻極力謀求與其他大國聯合開發。如此一來,中國的倡議反而被部分國家異化為加緊蠶食中國海洋權益的可乘之機。
凡事皆有度。爭端發展到臨界點,變軌調整就要提上日程。未來一個時期,中國涉東海、南海周邊外交重點需確保對島嶼領海權益的有效控制,堅定不移地樹權威、立規矩。在此基礎上,展現大國氣度,充分照顧相關國家對南海海域經濟的高度相關性,邀請相關國家共同開發,實現主權在我、互利共贏。惟此,才能將東亞區域合作乃至一體化建立在堅實與可持續的基礎上。
菲、越等國亟須反省,從實際出發規劃本國發展戰略,對外政策魯莽行事必釀惡果。這次越南暴力排華已致6萬多人失業,國際輿論的共識是:暴力排華勢必影響外商對越投資信心。而美國要以符合21世紀世界潮流的胸襟與做派重返亞太,以建設性姿態參與21世紀的亞太合作進程。在當今國際政治舞臺上,充當世界領袖也罷,扮演普通玩家也好,首先要靠譜,說不靠譜的話,干不靠譜的事,害他人更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