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何一個市場當需求量大的時候,就會造成市場的躁動不安。”鄭怡穿著考究,投身教育業已10年。她是一位母親,亦是蕃茄田藝術(中國)的總經理,“早教已經走過了10年的黃金期,在未來的10年、20年它依然會是教育的黃金期,同時藝術教育將迎來它的春天。”
火車站、飛機場的餐飲店,價格貴、卻最難吃,“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中國人多,交通樞紐人來人往,不需要回頭客,因此它們就不會專注做產品、服務,但依然能在市場立足。教育則不然,需要精耕細作。”在鄭怡看來,這是一份良心事業,容不得半點馬虎。
2010年,蕃茄田藝術正式運營,切入早教行業中細分的藝術教育領域——3?12歲兒童創意美術教學。母公司精中集團2001年創立,曾是金寶貝中國的總代理,并在國內發展了223家金寶貝早教中心,使中國成為金寶貝除美國外做得最好的一個區域。在代理金寶貝的過程中,精中集團逐漸發現藝術教育對于孩子的幫助,于是投資創建了自有品牌蕃茄田藝術。
鄭怡并不著急讓蕃茄田藝術去尋找市場存在感,從事了十多年的教育工作,“我們有對市場的敏感度,但教育是一份長遠的事業,首先要練好基本功”。
打地基
“實際上市場的需求遠大于我們目前的發展速度。”鄭怡說。蕃茄田藝術目前在全國有100家中心、2萬名學員。創業前兩年為了鄭怡所說的“練好基本功”,只開了20家中心。第3年開始才加快了發展速度。蕃茄田藝術在有意控制速度,有不少投資商希望投資,通過聘請職業經理人,快速、大量開店,他們都沒有接受。“我們更希望找到熱愛教育事業,能夠親力親為投入運營的創業伙伴。”
全球兒童創意藝術教育的革新只有短短20年歷史,這是一個細分的小眾領域。“教育本身需要不斷地進行探索,我們選擇的領域恰恰是最艱難的創意教育,需要淡定、執著地去做這件事。造100層樓和蓋6層樓的地基肯定是不一樣的,所以這幾年我們一直在打地基。”
蕃茄田藝術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不斷和海外藝術院校溝通、合作,構建更完整的兒童藝術創新教育的理論體系。“我們希望引導孩子去發散自己的想象力,而不是為了追求最終的畫面效果而進行我們的課程。畢竟藝術不像數學,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概念。”
蕃茄田藝術不想只是培養出一個個小畫家,而是更樂意看到孩子通過藝術,激發創意性地理解、思考事物的能力,并成為一種習慣。鄭怡希望孩子成年后,即使沒有成為畫家、藝術家,也能在其他行業具有創造、創新的思維與能力。“藝術是激發這種能力的最好媒介。”
蕃茄田藝術建立了一個來自海內外的研發團隊,其成員大都有8年以上的兒童藝術教育經驗,他們培養了近500名指導師,希望為指導師提供展現平臺。“我們鼓勵一線老師進行自己的創作。”為此,蕃茄田藝術每年舉辦指導師創作展,并支持和鼓勵指導師進行采風、教學觀察研究論文賽、讀書分享等活動。
這樣做的邏輯并不難理解。指導師是實踐產品的關鍵人物,鄭怡希望通過各種方式讓指導師自己在藝術上能不斷提升、創新,而不是刻板地為了教學而教學。“從長遠來看,我希望蕃茄田藝術能成為藝術院校畢業生向往的一個平臺。也就是說,他們不僅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職業,而且,他自己的藝術創新能在這個平臺上得到褒揚。”
蕃茄田藝術為指導師建立了一套嚴格的晉升評價體系,譬如分布在不同城市的指導老師,會被要求寄教學光碟給總部送審。“在全國有這么多分店,我們要求教學品質得到保證,并且具有一致性。”
此類練內功、打地基的工作,對于外人而言,都不是值得津津樂道的故事,或能找到哪些噱頭讓人眼前一亮。但對操盤者而言,做貌似不起眼的事正可以考驗心態和耐力,并展示對市場誘惑表現出來的定力。
招商經理更像人事經理
蕃茄田藝術愿意投入極大的精力做不起眼的事,因為其核心主題是讓教育回歸到教育。鄭怡說,其他行業里連鎖品牌負責招商的人叫招商經理,但在蕃茄田藝術,招商經理更像是人事經理,而不是銷售人員。
鄭怡解釋,他們要尋找的加盟者是符合蕃茄田藝術價值觀與理念的人,是共同創業的伙伴,而不只是簡單的商業概念里的合作。蕃茄田藝術申請加盟的通過比例是3:1。“很多人覺得這不可思議,連鎖品牌通常會把自己描述得很美,加盟商越多越好。但我們不是這樣,我們會說做這個行業有多么苦,選擇教育行業就得明白,它是一個慢慢生長的過程,不能讓你快速獲得暴利。”
鄭怡每次見加盟申請人都會要求對方帶著伴侶、孩子一道而來。“這是我面試的一個小技巧,我想了解他對伴侶、孩子是不是有愛。如果家人都感受不到他的愛,怎么愛他人、愛教育事業?——當我把品牌交給你的時候,你就是它的爸爸、媽媽。”
在商業化道路上,蕃茄田藝術對于未來5年的市場規劃是發展300?500家中心。精中集團代理金寶貝時,95%分店來自加盟。蕃茄田藝術同樣會走以加盟為主的路線。她不諱言這是他們擅長的,但并不會太快地去進行規模化擴張。“正因為我們擁有10年的教育經驗,才更明白用什么樣的步調去做好它,同時在新形勢下會有更多創新。在藝術教育、創意產業之路上,我們期許未來會有更精彩的舞臺。”
以孩子為核心
2014年4月,蕃茄田藝術在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國內首創的“轟,我的移動城堡”兒童藝術創作活動,召集全國參賽團隊送交想要實踐的作品的提案。 “這些提案你看得出來,哪些是成年人為主導的,哪些又是來自孩子的。”
比賽邀請了15支隊伍,用3天時間、同樣的繪畫工具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15個獨立空間里完成他們的作品,“在這個過程里,我們邀請了5位來自芬蘭、美國和我國臺灣地區的評審對孩子的創作過程進行觀察和考評。比如,他的團隊協作性、引導性、作品完成度等。”最終獲獎的孩子,頒發的證書不是一、二、三等獎,而是由5位評審通過對孩子們的觀察,寫上一段進行心靈交流的話。蕃茄田藝術希望傳達的是他們并不對結果進行評估,因為創作沒有第一,只有唯一。鄭怡說,蕃茄田藝術做了幾個創新,一是評估創意過程;二是孩子全程在藝術博物館進行創作;三是請海外專家進行評審;四是不做比賽頒獎,而是用觀察評語與孩子交流。
無論產品線、服務線如何架構,在鄭怡看來它的核心點還是孩子。“藝術教育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很多人會刻意追求教育的結果,卻很少關注一個孩子被教育的過程和狀態。”她說,孩子們會對繪畫提出自己的概念,在實踐一件作品時需要協作。“我們會盡量尊重他的想法,了解孩子在畫畫過程中的表現與意義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