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移動+健康
2014年,醫療健康行業最大的事件將是IT技術將給醫療健康領域帶來革命性的變革。隨著移動互聯、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我們將看到一個嶄新的醫療健康服務行業。
想象一下:一個糖尿病患者隨身攜帶的智能終端每天會把血糖、血壓等數據上傳到云端服務器,每次就診時,門診醫生可調取患者近來的血糖、血壓變動曲線,從而制訂更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一個處于腦卒中二級預防階段的高血壓患者,智能終端會根據其近來血壓的波動情況提出具體的建議,如調整日程安排、減輕工作壓力,也會給予更合理的運動、飲食處方,如面臨較高腦卒中風險時,會提示患者及時就醫;對于一個育齡女性,系統會根據其基礎體溫曲線,提示最佳受孕時機。
分發藥品、配液也不再是病房護士的一大負擔,藥品自動分發系統可根據醫生處方將藥品自動配送到護士站,護士要做的只是用移動終端掃描病人的手環,以核對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顯著降低用藥差錯。
醫院藥房的智能系統可根據醫院周期內的用藥數據和藥品庫存,自動向醫藥供應商下達藥品配送清單;高效的信息系統可以使藥房像制造型企業一樣追求“零庫存”,從而有效減少了藥房庫存,降低了資金占用額度。
以上這些景象全都基于IT技術,我認為已經并將更快地變成現實。
得益于傳感器件、物聯技術普及和進步,我們以比以往高得多的頻率和低得多的成本,采集人類的基礎數據;另一個方面是數據通訊帶寬的快速增長,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我們可以以低得多的成本傳輸數據,乃至傳輸以往受帶寬資源限制不可能傳輸的視頻數據;公有云、企業云的廣泛部署使數據存儲的成本大幅降低,也使得從事健康數據服務的機構不再為數據存儲的可靠性擔心,也不必將數據存儲設備列入投資預算。
新產品的誕生是技術進步帶來的必然結果,可穿戴數碼產品的應用領域很自然從娛樂領域拓展到個人健康領域。而在幾年前,個性化健康數據的監測、采集和應用還面臨著成本和商業模式的極高壁壘。
對于中國的醫療服務機構來說,這些變革有著不同尋常的現實意義。
我國的醫療服務行業相對于公眾需求而言,存在著嚴重供給不足的狀況,現代IT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醫療服務機構的運營效率,降低醫療服務成本;健康數據監測技術的普及有利于對高危人群的早期醫療進行干預,可以有效降低醫藥費用。從這個意義上講,供給端效率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供需矛盾。而且,健康數據服務將成為許多醫療服務機構極有特色的賣點。
2013年最令人興奮的消息是政府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這是徹底解決醫療服務供需矛盾的唯一手段。盡管如此,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為全體國民提供高質量的醫療健康服務仍是個復雜而又艱巨的任務。
在醫療健康服務業,我們需要定義新的服務標準、重構新的商業模式、發現新的商業機會。這場商機是每一家投資機構都無法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