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胰腺炎是臨床常見急腹癥,多由乙醇、膽石癥及高脂血癥等引起,病癥較輕患者預后良好,然而部分重癥胰腺炎患者多器官可出現功能改變,部分嚴重者可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致死率較高。因此早期診斷及治療有著重要的臨床價值,CT診斷能夠對患者病情進行準確反映,并對疾病進行有效的分級,從而對病變提供有效的依據,筆者對我院收治的6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男37例,女28例,年齡35~66歲,平均年齡(43.26±5.27)歲,患者均因出現持續性腹痛而入院治療,發病時間6h~3d,入院時伴隨腹脹、嘔吐、惡心等臨床癥狀,其中40例患者出現白細胞上升,25例患者血尿淀粉酶均有所升高;其中酒精性胰腺炎25例。
1.2方法
檢查前常規禁水禁食,使用儀器為GE Bright speed 雙層螺旋CT機,患者均未服用造影劑,為避免病情的加重,取常規仰臥體位,定位像行容積掃描,間隔3mm,掃描層厚3mm,120kV掃描管電壓、200MA管電流,患者肘靜脈內注入非離子型造影劑(碘海醇),注射速度控制在2~3ml/s,由肝頂至胰腺鉤突下方進行增強掃描。
1.3劃分標準
依據Balthazar CT 平掃形態評分對胰腺炎進行分級:胰腺正常為A級(0分);胰腺出現局限或廣泛增大,胰體不均勻增強,輪廓不規則,胰周脂肪層正常,胰管擴張,胰周未出現滲出表現為B級(1分);胰周受到累及、胰腺腫大,胰周表現為條索狀、網狀水腫,脂肪層模糊或者消失為C級(2分);除有上述表現為出現蜂窩織炎、耽擱胰體液貯留為D級(3分);胰外出現液貯留胰體至少2個,或者胰內外出現氣體,或者由膿腫形成為E級(4分)。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P<0.05時,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65例胰腺炎患者CT分型及臨床治療關系,輕級(0~3分)40例,中級(4~6分)16例,重級(7~10分)9例,其中輕級及中級患者均痊愈出院,重級患者出現4例死亡,具體見表1:
2.2輕級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8.69±3.29)天,中級患者平均住院時間(19.65±4.32)天,重級患者平均住院時間(39.63±5.17)天,三組患者時間比較組間存在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急性胰腺炎多由膽道系統疾病、長期飲酒或長期食用過膩食物,受到胰腺導管梗阻作用,胰液滲入間質及周圍組織,從而導致系列炎性反應,部分患者可出現膽汁淤積、胰腺腫大、小血管出血等,部分患者可出現液體潴留現象。患者可出現惡心、腹脹、體溫升高及嘔吐等臨床癥狀,患者查體可發現壓痛、肌緊張及反跳痛等,重癥壞死性胰腺炎患者可出現低血壓、脈搏細速,嚴重者可出現水腫現象,導致患者死亡,因此對急性胰腺炎進行早期診斷及治療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的診斷中,表現為彌散性體積增大,僅局限于胰頭部較為少見,一般胰腺水腫時CT值降低。CT診斷胰腺輪廓模糊不清,而胰腺周圍甚至可出現積液,胰腺密度不均勻,體積明顯增加,部分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出血、壞死現象。總之,螺旋CT診斷急性胰腺炎具有高空間分辨率、高密度分辨率,同時能夠對炎性反應變化及壞死程度進行明確診斷,有助于更好地判斷預后,效果顯著。
(作者單位:四川省彭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影像科)
(編輯 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