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來自外部的各種壓力之下,中年人的內心往往容易陷入掙扎,中年危機悄然而至。也正因此,人到中年,很需要給自己一點時間和空間,靜下心來傾聽內心的聲音。
現實生活中,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人到中年意味著來自生活和工作的雙重擔子。在單位里是中堅力量,承擔著繁重的工作任務,在家里是一家人的主心骨,負責家庭的經濟來源、撫養孩子、照顧垂老的長輩。在外部的各種壓力之下,中年人的內心往往容易陷入掙扎,中年危機悄然而至。有調查發現,相當數量的中年人的情緒狀態并不是十分樂觀,四成以上的中年人(40.8%)處于負面情緒之中,39.8%的中年人都面臨睡眠問題。
中年危機和家庭周期有關
中年危機往往和家庭周期有關。稍微留意觀察一下就不難發現,中年人的家庭通常是這樣的,孩子漸漸長大,進入了青春叛逆期,或者已經離開家庭外出求學,逐漸走向獨立。早些年,夫妻倆的關注點都聚焦在孩子身上,孩子成為很多人和家庭的連接點,當孩子不再需要父母那么多的關注時,很多人到中年的父母忽然感覺到空虛失落,多出來的那些時間不知道如何打發,和另一半之間忽然找不到新鮮的能說到一起的話題。
和婚姻進入平淡狀態同步發生的是中年人的父母們步入老年期,身體越來越衰老,他們不再是當年幫著照料孫兒時精神矍鑠的樣子,經常需要跑醫院看病、日常生活中行動不便、難以自理……中年人會越來越多地接到父母打來的電話,進入人生暮年的他們需要已到中年的子女們的悉心照料。
所以,中年人往往面對的是一個需要大調整的家庭——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有所改變,家庭重心也隨之改變。因此,在這樣的時候,要和自己的另一半進行積極的交流,和年老的父母多一些溝通,并根據家庭的現實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以主動積極的方式改變家庭的重心。
歲月逝去需要及時調整自我評價
步入中年意味著體力和精神都不像年輕人那樣旺盛了,以前連續熬夜工作或者看球賽后,睡上一覺就又生龍活虎了,如今熬不了夜,并且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恢復精神和體力了。二十幾歲時,有很多奮發圖強的夢想,到了三四十歲時,人們內心的自我勝任感會在不知不覺間降低。
需要提醒的是,中年人需要意識到,自己的身體發生了變化,相應的,自己在事業等方面的追求上,所能夠達到的高度也會發生變化,如果愿望和現實不相匹配,就容易陷入焦慮中。步入中年,我們需要返身性關照,即返回來體驗關照自身。這樣做可以幫助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正在經歷的變化,并讓自己順應這種轉變,調整自己的工作、生活的節奏。
傾聽內心發展被“擱置”的夢想
人在中年之前做的事情是自我實現,在中年之后則開始自性化。自性化過程是追求人格整合的一種發展,它發展的往往是之前處于弱勢的,或者陰影中的那個部分。比如,一個現實感很強的人,中年以后開始追求生命的意義。也正因此,人到中年,很需要給自己一點時間和空間,靜下心來傾聽內心的聲音。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爾曼·黑塞是個被內心困擾的人,他曾一度被內心中黑暗的情緒糾纏,后來,他用文學的方式把內心的東西表達了出來。
對于大部分的普通人,應了解自己屬于哪種類型的人,根據自己的特點,在中年以后發展那曾經弱勢的部分。記錄自己的夢境,感受夢中的意境,體會那種朦朧帶給自己的內心傾向——很多時候可能是不安,這種不安未必是負面的,這是內心在向你提出它的需求。也許,這種記錄和感受并不能讓你馬上獲得答案,但是,花幾個月去做這件事情,可以幫助你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內心。
(編輯 遐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