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微山湖,你會品嘗到漁家人親手做的漁家飯菜,住一宿散發著漁家氣息的土炕,領略漁鄉特有的風土民情,豈不美哉。
微山湖美麗而又神秘,自然而又灑脫,山、島、森林、湖面、漁船、蘆葦蕩、荷花池、落日夕陽、裊裊炊煙……和諧統一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微山湖特有的山水畫卷。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微山湖,感受那優美的自然風光,傾聽那動人的圣賢逸事,探尋那獨特而富有韻味的水鄉人文風情。
風光秀美微山湖
微山湖風光秀麗、景色宜人,湖上景以水潤、境以山幽,古老的大運河像一條飄動的絲帶貫穿南北。湖東泰沂山脈綿延起伏,湖西遼闊的平原一望無際。昭陽湖上紅旗閘飛架東西,氣勢宏偉;微山島、南陽島突兀湖面,山水相依;鳳凰山、桃花山依湖而立,湖光山色相映,森林山泉一體。微山湖的美是一種天然的、綜合了野趣與柔情的美。初春,湖水澄碧,清風拂動,輕波蕩漾,極目遠眺,漁帆點點,白云片片,漁人張網捕魚,吟唱漁歌對船而過;盛夏,萬畝荷塘,接天蓮葉如傘如蓋,斗艷荷花映紅天日,縷縷荷香沁人心脾;金秋時節,千頃蘆蕩,一片金黃,水天一色,漁舟唱晚,摘菱采蓮的船兒在湖中穿梭不停,一派豐收的景象;隆冬三九,百里湖面,銀裝素裹,雪蓋漁村,野渡無人,偶爾會看見裝了冰橇的小船輕輕地滑向冰面去捕獵……
日出斗金的微山湖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魯南大地上,在漫長的歲月里,清清的微山湖水孕育了湖區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豐厚的文化沃土養育了眾多的名人雅士,他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演繹著濃濃的人文風情。京杭大運河穿湖而過,700多年的運河發展史,形成了南北交融的漁鄉風情,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跡。清雅的水鄉風光,世代相承的漁獵生活,陶冶了湖上漁家人的情操,滋養了他們獨特的生活習俗,卓顯了湖區文化獨特的韻味。
三賢山莊微山島
微山島是微山湖中最大的一個島,位于微山湖東南部,四面環水,從湖北面遠遠望去猶如臥伏在萬頃碧波中的一只駱駝。千百年來,微山島以廟宇群矗、香霧繚繞的圣賢古墓,吸引著無數文人墨客到此來發思古之幽情,抒鴻鵠之赍志。渡船過湖踏入島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題有“三賢山莊”四個大字的牌坊,三賢是指埋葬在島上的三位先賢——殷微子、張良和目夷。
微子墓位于微山島中部的鳳凰臺上,傳說曾有金鳳凰在此棲息,海拔91.6米,是全島的最高點。據說,微山島是因微子葬于此而得名,湖又因山取名,縣也因此而冠名。
微子,殷帝乙的長子,殷紂王的同母庶兄。微子的母親原是帝乙的妾,生微子啟、次子仲衍以后,立為皇后,又生三子受辛即紂。帝乙及皇后欲立長子啟為太子,太史據法爭之曰:“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乃立三子紂為太子。紂王執政以后,昏庸無道,沉湎酒色,耽于朝政。后來,武王伐紂,紂退鹿臺,和衣自焚。周武王把微子封于殷地,以代殷后,死后葬于宋國留邑東山上,即今微山島上。
微子墓呈圓形,高10米,主建筑有正殿、偏殿、碑亭等,已形成了仿古建筑群。拜臺上方磚鋪地,上置供案寶鼎;正殿內雕梁畫棟,古樸典雅,高3.5米的微子像栩栩如生,大型壁畫“殷微子世家”翔實古樸,以連環畫的形式再現了三千年前殷商時代的歷史畫面。墓前有石碑數幢,主碑為漢丞相蘭陵人匡衡所立,“殷微子墓”為漢代書法家南昌尉梅福所題,橫額曰“仁參箕比”,系侍中般伯篆書。墓上柏樹叢叢,滴翠凝綠,遠遠望去,殿堂亭廡金碧輝煌,在碧水的輝映下蔚為壯觀,遙遙望去,似仙山瓊閣隱于湖中。
張良墓在微子墓南1公里處,現位于微山湖文化園內,與普渡寺、微山湖國際書法碑林組成一處氣魄宏偉的古文化游覽勝地。
張良,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臣,在推翻暴秦、建立大漢的過程中幫助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卻在漢朝既定之后“成功不居、急流勇退”,堅決辭去三萬戶候不做,甘愿做一個不足萬戶的“留侯”,死后葬其封地微山島上。張良墓前塑有一飄逸灑脫的張良青銅雕像,其后有乾隆二年所立石碑一塊,上書“漢留侯張良墓”。墓前建有漢闕、拜臺、甬道、基圍、石儀等,墓后建有“留侯祠”,內置二十多幅出自名家手筆與張良有關的詩、書、畫作品,以及數十件出土的漢代文物真品。墓左右有配殿“炎漢春秋”“布衣汗青”。張良墓東為普渡寺,寺內有目前中國最高的閣內大佛,令人嘆為觀止。文化園東部為國際書法碑林,氣勢恢宏,規模宏大,呈現出一派行云流水的書法景象。
目夷君墓位于微子墓東側,距微子墓1.5公里處。目夷,字子魚,春秋時人,殷微子17世孫,宋襄公庶兄,著名政治家和軍事家。襄公即位,目夷為相。宋、楚大戰于泓水時的“子魚論戰”,可窺其超人的戰略思想。目夷景仰先賢微子,死后隨葬于微山島上。現存目夷墓為圓土堆,墓前立一石碑,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徐州知州傅堯俞所立,正面陰刻篆文“宋賢目夷君墓”,筆力雄勁、古色蒼然。碑長方形抹角,高2.3米,寬0.9米,厚0.4米,碑面還有昔日戰爭年代留下的彈痕。
運河古鎮南陽
南陽鎮——江北獨特水鄉,運河四大古鎮之一,位于微山湖北端的南陽湖中,古老的京杭大運河穿鎮而過。古鎮四面環水,有石拱橋橫臥古運河上,連接著運河兩岸的人家。鎮上人家瀕河而居,依運河而建的房舍,狹窄的街巷,如長長的扁擔挑著整個市鎮的繁榮與昌盛。古老的街道上老字號店鋪林立,夜市則充滿了濃郁的江北水鄉氣息。古鎮人文景觀眾多,清代錢莊、清真寺、河神廟、康熙下榻處、魁星樓、楊家牌坊等30多處名勝古跡。古鎮老房屋居多,大多是青石磚瓦和木質結構的古式建筑,有酒樓、茶莊、糧行、客棧、鹽店,綢布店、當鋪……商店林立,字號顯赫。運河兩岸的部分房屋雖然在近幾年陸續拆除更換成現代建筑,但保留下來的多處老建筑和古老的街巷仍有江南水鄉的韻味。踏上青青的石板路,就像走進了悠遠的歷史隧道,看著南陽古樸的老字號店鋪和優美的自然風光遙想古人的遺蹤,使人不禁暢想昔日的輝煌,逝去的留連;對照今昔之景觀,追尋歷史之蹤跡,別有一番情趣。
南陽鎮自明朝“漕運新渠”開通后,成了水上運輸和商品交易的交匯點和重要的商埠碼頭,來自南方載滿絲竹白米的漁船、酒船、米船、官船等往來相接,特別是每年從江南船運的100萬擔皇糧經此地北運京城,檣桅林立,篷帆遮日。南陽鎮得水運之便,飛速發展,民國時期,整個鎮容保留著清代的模樣,鎮內東西、南北兩條大街和東西南北四處商埠碼頭十分繁榮。熙來攘去的人中,說著軟軟的吳語、硬硬的山東話、道白韻味的京腔,南陽豐富的水產品隨之運往各地,附近物資在此聚集中轉,時有“江北小蘇州”之稱。
現在,微山湖正以其獨特的湖上風光、人文景觀和民俗風情吸引著中外游客來此觀光旅游。走進微山湖,你會品嘗到漁家人親手做的漁家飯菜,住一宿散發著漁家氣息的土炕,領略漁鄉特有的風土民情,豈不美哉。白天你可以蕩舟在荷間、葦叢、柳下、垂釣在湖邊渡頭,聽漁歌對唱,賞采蓮新歌,觀看漁家人特有的鸕鶿捕魚表演。夜晚你可以臨風聽浪,賞萬家漁火、觀朗月繁星,也可去篝火晚會湊湊熱鬧,聽聽漁家端鼓腔、山東快書、琵琶彈唱,看漁家歌舞,玩民間游戲。如果你累了,就請你躺在漁家旅館那簡陋而又充滿溫馨的床鋪上,讓無邊的波韻伴你進入香甜的夢鄉。
(編輯 劉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