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電力企業而言,線損一直都是其重要的經營指標,能夠幫助管理人員判斷出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影響臺區線損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包括配網結構、配網技術、設備狀態、運行方式、營銷管理質量幾個方面,為了保證線損管理數據計算的準確性,需要對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進行科學的分析,在這一背景下分析出臺區管理的措施,促進線損管理工作的高效化與透明化發展,本文主要基于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來分析線損管理措施。
關鍵詞: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線損管理思路構建
線損率是判斷電力企業工作成效的主要指標之一,也是反映電力企業運營水平、生產技術的綜合指標,在電力體制改革工作的深入之下,降低線損率這一舉措變得越來越重要,下面就基于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來構建出采集系統線損管理思路。
1落實線損分析工作的意義
對于電力企業而言,線損一直都是其重要的經營指標,能夠幫助管理人員判斷出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電力企業肩負的任務就是為國民經濟的生產提供電能,并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減少運輸與使用過程中的電能損失。而線損率不僅能夠反映出電力企業的供電技術水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企業的管理水平,基于這一因素,電力企業就必須要做好線損管理工作。
2基于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線損管理思路
影響臺區線損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包括配網結構、配網技術、設備狀態、運行方式、營銷管理質量幾個方面,在設備運行方面,線路型號、變壓器性能、客戶計量設備運行情況、無功補償裝置、低壓線路截面都是影響線損的重要因素。在營銷管理質量上,則包括互變關系、數據計量方式、表計故障、統計方式、自用電、表計故障、信息化程度,新技術的應用方式等內容,為了提升用電信息系統的準確性,可以采取如下的措施:
2.1完善工作基礎,建立好科學的管理機制
為了有效降低線損率,電力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運行情況制定好完善的線損管理方法與考核標準,落實責任到人制度,細化各個部門的工作內容與工作職責,與信息化機制結合起來保障設備命名的唯一性,實現信息共享。在更換線路時,需要明確好更換流程,保障信息的統一性,制定出基礎臺賬,定期開展線損分析例會。同時,還要定期對反竊電工作與線損普查整治工作的進展進行分析,抓住其中的可控制因素,以此為基礎來制定出科學有效的整改措施,將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狀態。
2.2規范數據采集措施,優化采集率
為了有效降低線損率,需要加快用電采集系統的完善速度,在用電采集系統中設置好臺區總表,對。信、瞬時量、電度數據進行采集,提升數據采集的完整性與準確性,制定對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進行24小時全天值班的運維機制。
2.3提升用電采集系統的準確性
對于電力企業而言,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主要功能就是為了準確采集出分表與總表的電量,并將這一數據與營銷系統進行共享,并技術分析實時線損,提升計算工作的準確性、及時性與抄表時間差異性。此外,在使用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來分析線損率的過程中,還需要規范好各項流程,對整個流程進行全面的管控,提升數據采集的效率與質量。這樣不僅可以降低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還能夠對臺區線損數據進行科學的分析與準確的計算。
2.4其他降損措施
2.4.1準確分析數據,準確的定位高損臺區
線損管理模塊的數據能夠在電能信息采集系統中反映出來,從這一層面而言,電能信息采集系統運行的穩定性會影響到線損計算工作的準確性。比如高損臺區,需要深入的分析其運行狀態,看集中器的運行情況,如果兩者都存在問題,就基本可以判斷為高損臺區。此時,就需要對集中器進行深入的分析,消除其中的不安全隱患,保障系統運行的穩定性。
此外,還要制定出科學的線損分析統計制度,對其中的內容進行統計,定期對線損指標進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差距,制定出完善的處理措施,對管理環節進行完善,利用線損管理模塊來分析高損臺區問題,剖析其中的問題,將各項降損措施真正的落實到實處。
2.4.2還原臺區售電量,分析真實的線損
對于由于協定電量、臨時用電、負荷調整、業務變更等因素出現的高損臺區,需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還原其電量,并計算出真實的線損情況,看是否確定為高損臺區,若確定為高損臺區,就要在第一時間采取科學合理的解決措施。
2.4.3對于高損臺區,要制定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需要做好對竊電工作的查處力度,對于高損臺區,要根據用電明細對用戶進行科學有效的分類,合理估算用戶用電量,加強對可疑用戶的查處措施,逐步的縮小檢查的范圍,尤其是要抓住細節,分析暗線位置,看用戶是否存在私自開蓋、斷零線等違法行為。此外,對線損理論也要進行深入的分析,采取針對性的降損措施,使用電能信息采集系統來分析負荷數據,計算出線損負荷,調整變壓器運行狀態。同時,還要分析好三相電流平衡率,若發現異常,需要及時的進行調整,在辦理擴容業務時,應該遵循客觀合理的原則,如果供電半徑超長,需要采取相應的調整措施,保障變壓器能夠處在負荷中心位置,這樣即可有效解決線損問題。
2.4.4加強技術管理,優化各項指標
在管理過程中,需要利用用電采集系統為依托,圍繞運行業務、建設業務與應用業務來開展改革工作,提升采集終端的應用率、電表安裝成功率、智能電表使用率、用電采集系統穩定性、臺區線損監測效果、采集成功率、營銷采集系統使用率。
2.5完善降損制度,檢查降損結果
在檢查出線損異常臺區的情況之后,需要定期對這些線損位置進行巡查,如果發現其運行出現問題,需要及時的進行處理,將數據控制在標準范圍中,這不僅可以提升系統運行的準確性,還能夠分析問題的準確性。
2.6加強培訓,確保人員素質的不斷提升
為提高系統的應用水平,針對建設進程中的不同特點,邀請主站廠商、現場設備廠商、營銷系統廠商就主站的運行、維護及終端的現場安裝、調試和故障處理、營銷系統的流程變更等技術進行了多期培訓,通過多種渠道進行技術交流,不定期召開系統建設推進會,交流建設的經驗,為系統的上線奠定了基礎。
2.7建立監控運維體系,確保系統穩定運行
電力用戶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運行涉及主機、網絡和通道的運行維護,為了保證系統安全穩定運行,電能量采集系統的主站的運行是由營銷部營銷系統維護人員負責,終端的運行維護遵循誰管理的表計誰負責維護相應的終端,各分公司的裝表接電或用電檢查人員負責維護管理自己所轄的低壓終端。
2.8考核管理
設立專門的稽查崗位,通過營銷監管網站對基層各單位的系統建設情況每日進行檢查和督促,每月在營銷稽查通報用量化的數據進行評比,發布系統建設的最新要求,交流建設的經驗。將每期通報的結果納入各單位年底的評優創先工作中考核,同時作為次年下撥建設資金的參考。
此外,還需要對線損值進行科學的監視,避免線損反復性的出現,尤其是對于竊電高發位置,必須要對竊電問題進行全面的把控,早發現、早處理,及時為企業挽回損失,早期將負損臺區與高損臺區消除,并結合歷史損失數據與現場損失數據對公共臺區進行科學的分類,促進線損管理工作的合理化發展。
3結語
總而言之,在社會的發展下,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電能量遠傳系統開始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智能化管理理念也開始在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中得到推廣,這給線損管理工作成效的提升帶來了一定的契機。為了保證用電數據計算的準確性,需要對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進行科學的分析,在這一背景下分析出臺區管理的措施,促進線損管理工作的高效化與透明化發展,從根本上對用電采集系統進行規范的管理。
參考文獻:
[1]華倫誠,吳禮明.基于線損管理的智能電能表及抄表系統應用研究[J].電子世界,2013(20).
[2]李云峰,劉拓.“三集五大”的管理學思考[N].中國電力報,2010(007).
[3]孫莉,董化新.客戶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發展方向初探[J].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04).
[4]閔振輝.基于C8051F020的濕度信息采集系統的設計[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08).
[5]張進,黃欣,邴志鵬,李秋玲,李辰龍.智能電網建設中的用電信息采集系統[J].信息通信,2012(01).